


英國首相約翰遜近期因派對風波,受到各方猛烈批評,再次揭露英國政客虛偽面孔,然而這只是英國百病叢生的冰山一角。英國防疫政策一團糟,令大量民眾被疫情奪去生命,約翰遜本人也曾因染疫住院,他卻未有汲取教訓。政壇充斥貪腐、社會治安日益惡化、種族問題未見好轉,社會各層面均千瘡百孔。約翰遜曾揚言推動「全球化英國」政策,加強在國際上的影響力,實際顯示出只是國力走下坡、內外均爛透的「日落帝國」。
防疫馬虎
抗疫不力民眾枉死 首相府派對惹民憤
英國首相約翰遜抗疫無方,導致當地疫情一直未能緩和,目前已累計逾1,500萬人確診,他近期更身陷違反防疫指引的醜聞,英媒前日便揭發更多事例,指首相府在前年封城期間屢次舉行派對,甚至定期舉行「周五酒會」,約翰遜亦曾現身參與。整體防疫方針錯誤,加上政府高層講一套做一套,令廣大民眾承擔疫情苦果。
約翰遜在前年疫情爆發初期採取消極防疫政策,試圖達到自然群體免疫的目標,然而在醫療系統不勝負荷後便開始轉軚,改為實施封城措施,但已錯失最佳抗疫時機,令不少民眾因疫情送命。
約翰遜即使自己曾染疫並入住深切治療部,卻未有防疫上以身作則。英國前年封城期嚴禁跨家庭及非工作性質的聚會,但首相府多次被揭發期間大搞員工聚會,每周舉行「周五酒會」,員工甚至輪流攜帶行李箱前往超市,購買大量酒精飲品,存放在他們特意購買的小型雪櫃內,方便隨時在首相府內飲酒狂歡。約翰遜即使目睹也沒有制止,甚至不時現身聚會與下屬交談,鼓勵他們「放鬆身心」。
約翰遜曾辯稱前年5月在首相府花園的派對為「工作場合」,未有違規,有網民不滿約翰遜死撐,翻出他在2013年聖誕派對上與倫敦市議會一名女成員跳舞的相片,嘲諷「這實際是工作場合」。約翰遜為挽回自身聲譽,據報計劃辭退其幕僚長和私人秘書,試圖藉此平息民怨以自保。 ◆綜合報道
貪風氾濫
政客以權謀私獲包庇約翰遜多次受查
英國執政保守黨國會議員帕特森去年被揭發為其擔任顧問的企業,向政府進行游說,違反國會規則,事後首相約翰遜公開強調「英國不是一個貪污國家」,明顯睜着眼說謊。事實上英國政客以權謀私事件屢見不鮮,約翰遜本人也在過去三年多次因涉嫌貪污被調查。
約翰遜曾被指收受保守黨金主布朗洛的5.8萬英鎊(約61.7萬港元)資金,用於修葺首相官邸,其後傳媒更披露約翰遜與布朗洛涉嫌作枱底交易,約翰遜答允讓布朗洛擔任信託人的機構主辦大型展覽會,雖然最終未成事,但約翰遜已備受批評,選舉委員會目前仍在調查事件。此外,約翰遜去年10月與家人到西班牙度假,免費入住前保守黨議員戈德史密斯的豪宅,約翰遜卻未有向國會申報。
企業未經招標獲政府63億合約
帕特森事件同樣引起軒然大波,他在臨床診斷公司「蘭德克斯實驗室」及一間肉類加工公司擔任受薪顧問,卻被揭利用職務之便,代表該兩間公司向食品標準局和國際開發部官員多次接觸,其中蘭德克斯實驗室未經任何程序,便獲得政府批出6億英鎊(約63.8億港元)合約。帕特森的行為違反禁止議員進行游說工作的規則,在野工黨更直斥政府未經招標批出合約為「腐敗」。
在國會準備表決向帕特森作出處分時,約翰遜竟下令保守黨議員全力為帕特森護航,更要求另行成立一個以保守黨議員為主的委員會,讓帕特森有上訴機會,明顯作出包庇。在有關風波鬧大後,帕特森最終宣布辭職。 ◆綜合報道
踐踏人權
漠視貧民生命健康 縱容軍隊濫殺阿民
英國不斷打着人權口號向他國施壓,自己卻肆意踐踏人權,漠視國內民眾貧窮情況惡化,軍方則在國外濫殺無辜平民,罪行纍纍。
英國有五分之一的人口、即1400萬人生活在貧困之中,當中150萬人屬極度貧困,無法負擔基本必需品,不少兒童長期捱餓。聯合國極端貧困與人權問題特別報告員奥爾斯頓曾訪問英國,他表示英國的政策及對社會福利大幅削减正加劇貧困,完全漠視貧民慘況。
自2010年以來,英格蘭地方政府的資金實際減少了49%,社區和青年中心因資金不足縮減,民生福利不斷被剝削。奧爾斯頓指出,有殘疾人士被政府部門告知他們需要重新工作,否則便失去福利,他慨嘆「英國作為富裕國家,這不僅是一種恥辱,更是社會和經濟災難」。
審議中法案侵犯難民人權
英國國會正審議的《國籍和邊界法案》,亦受到聯合國人權專家嚴重關注,指該法案利用國家安全關切,增加嚴重侵犯人權行為的風險,特別是針對少數群體、移民和難民,已敦促英國政府撤銷這些建議中的措施。
英國歷來在世界各地犯下無數濫殺罪行,在南非的世界上第一個集中營,就打下英國的可恥烙印;英軍在阿富汗的軍事行動濫殺平民,不少肇事者卻受到政府包庇,得以逍遙法外。 ◆綜合報道
種族主義
歧視遍及政壇職場學校 仇恨犯罪急增
英國種族歧視問題愈趨嚴重,幾乎遍及社會各層面,例如當地學校在2016年至2021年共錄得逾6萬宗種族歧視案件,政治方面亦缺乏少數族裔背景的議員,令非裔等族群更難發聲爭取權益。然而英國在經歷前年種族平權示威後仍未汲取教訓,政府甚至發表報告,強調英國致力應對種族主義,聯合國人權專家發聲明駁斥,形容報告助長對非裔的攻擊。
黑人被謀殺率高白人兩倍
英國校園內的種族主義漸成常態,教師之中多達93.3%為白人,非白人學生普遍存在求學障礙,往往無法接受正規教育,在每10名被開除的學生中,便有8人來自少數族裔。即使能夠獲得正常教育,亦不代表能在職場上有所發揮,例如擁有大學以上學歷的黑人僱員平均薪酬,較同等學歷的白人低23.1%。在工作崗位上,少數族裔人員晉升至經理、主管的比率僅8.8%,低於白人的10.7%。
聯合國消除種族歧視委員會曾指出,英國針對少數族群的仇恨犯罪不斷增加,但大量罪犯未受到法律制裁,在蘇格蘭和威爾斯,黑人被謀殺比率是白人的兩倍,黑人遭起訴和審判的比率卻是白人的3倍。 ◆綜合報道
罪案猖獗
大削警方資源 持刀罪案如流行病
英國政府為節省資源,自2010年起陸續關閉全國逾600間警局,導致當地治安惡化,犯罪率在歐洲國家中排行第7,在歐洲治安最差的3個城市中,英國便佔兩個,包括伯明翰。英國持刀襲擊案件非常猖獗,甚至被英媒形容儼如形成流行病,單在首都倫敦,警方平均每日便接獲約30宗持刀犯罪案報告。
年輕人失業率高易誤入歧途
英國年輕人失業率高企,在倫敦16歲至24歲的青年中,五分之一人沒有工作,加上在疫情期間,很多學生缺乏校方支援,令黑幫可以更易向他們招手。不少年輕人因此誤入歧途並犯罪,持刀襲擊同輩的案件經常發生,在英格蘭和威爾斯涉及受害人屬16歲至24歲的兇殺案中,死亡人數上升逾六成,增幅遠超其他年齡群組。倫敦去年便有30名年輕人遇害,為歷年來最多,當中大部分受害人中刀身亡,大多數施襲者只有20多歲。
伯明翰選區國會議員德羅米表示,該市正面臨如潮水般的大量持刀犯罪案,但警員人手不足,估計要多聘用1,000人,才能確保街道和社區安全。 ◆綜合報道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