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雁 翔
舉世矚目的北京冬奧會,萬事俱備、開幕在即。本次冬奧將完美體現「簡約、安全、精彩」理念,營造一屆非凡的冰雪盛會,我們期待着!
冰雪扮靚的首都、現代大氣的賽場、翹首以待的開幕式;鳥巢將驚艷奧運精神與中國故事,「冰絲帶」——國家速滑館將演繹速度與激情的交響。迅猛劇烈的短道速滑、眼花繚亂的花樣滑冰、驚險刺激的跳台滑雪、壯觀豪邁的高山滑雪和魅力無窮的冰球、冰壺、無舵雪橇等7大項、15分項、109小項賽事,讓冬奧賽場變成一個踏冰翱翔、與雪共舞的歡樂谷。一切的精彩都源於傳承。冰雪是大自然傑作,也是地球賦予人類的恩賜。撫今追昔,筆者想起我國古代的冰雪運動來!
「千山鳥飛絕,萬徑人蹤滅。孤舟蓑笠翁,獨釣寒江雪」——唐人柳宗元的《江雪》,宋人范成大的《冬日田園》「放船閒看雪山晴,風定奇寒晚更凝。坐聽一篙珠玉碎,不知湖面已成冰」,真實反映了古賢對冰雪的喜愛。詩聖杜甫漂泊夔州時,見茫茫大雪覆蓋山河,偶爾裸露的紅岩猶如雪裏紅梅,勾起他無盡家國情懷,詠出「杖藜雪後臨丹壑,鳴玉朝來散紫宸」詩句;邊塞詩人祖詠見大雪散發的冷冽清光,激起火熱報國之志,寫下「萬里寒光生積雪,三邊曙色動危旌」的絕唱!
漫長歷史中,我們祖先不啻掌握抵禦嚴寒的本領,也學會將冰雪為己所用,更在觀賞冰雪之同時發明並愛上滑雪、滑冰等浪漫的戶外運動。我國的東北和西北冬季漫長、降雪量大,擁有開展冰雪活動得天獨厚的條件,自成冰雪運動先行地。古代先有滑雪,再有滑冰。我國有關滑雪的文字記載可追溯到遙遠的大禹時代。東北漁獵民族發明的滑雪工具叫「木馬」,它又分兩種,一是在雪地上滑行,稱雪橇,即今天的滑雪板;另一種是在冰上滑行,叫「烏拉划子」,即今天的滑冰鞋了。
長期以來,世界冰雪運動究竟起源何地?一直眾說紛紜,通行有三種說法:一說起源於挪威,考古學者曾在挪威北部發現公元前2,500年左右的岩畫,畫上刻有穿滑雪板的人像;二說起源於瑞典,1921年在瑞典那姆特蘭省發現4,500年前的滑雪板;三說起源於俄羅斯,1960年代在俄羅斯東北部烏拉爾山脈泥炭沼中,發現8,000年前石器時代製作的滑雪板殘片。
這些論斷最終卻被否認了!2005年,考古學家在我國新疆阿勒泰的汗德尕特鄉敦德布拉克河谷發現一組古老的岩畫,其中一幅刻於一個古彩岩窟的頂部,繪有四人踩着一個長條形物件,手持木棍、弓腰撅臀追逐野獸的圖形,儼然一幅滑雪狩獵圖。經專家鑒定,該岩畫屬於舊石器時代晚期,至今已有上萬年歷史。研究發現,這些腳踏雪板、手持單桿的滑雪形象,與今天阿勒泰居民滑雪姿態極為相似,因而推斷現代阿勒泰居民使用的「毛滑雪板」和手持單桿滑雪,傳承了這種原始的滑雪狩獵活動。2015年1月紀念阿勒泰岩畫發現10周年之時,中國阿勒泰國際古老滑雪文化研討會與來自挪威、瑞典、芬蘭、俄羅斯等18個國家30餘位滑雪歷史研究專家聯名發表《阿勒泰宣言》,認同中國新疆阿勒泰為世界滑雪發源地!
東北大興安嶺很早也有了冰雪運動,早在隋朝就流行「騎木而行」,人們騎木製滑雪板飛速行駛雪地上。《元一統志》描述「形如彈弓,長四尺,闊五寸,一左一右,繫於兩足,激而行之雪中冰上,可及奔馬」,速度之快猶如奔馬。至宋代,觀賞性與娛樂性兼具的冰雪運動更為普及,被稱作「冰嬉」、「冰戲」,它們花樣繁多、吸人眼球,包括跑冰鞋、搶冰球、打滑撻、轉龍射球等等,「跑冰鞋」即穿上用獸皮製成帶冰刀的鞋子,在冰面上奔跑。首都開封皇宮(龍亭)外的潘楊湖,便是「冰嬉」大本營。宮人們還做成一個個「冰床」,「行冰上如飛」,還相互連接、像龍一樣在冰面上飛奔。《宋史》載「幸後苑觀花,作冰嬉」、「風和日暖時端坐,疑在琉璃世界行」,連皇帝也高興地玩一把「冰嬉」!
清太祖愛新覺羅·努爾哈赤是冰雪運動積極倡導者。明天啟五年(1625年)正月,他就在渾河搞過一場聲勢浩大的「冬季運動會」,有跑冰鞋、打冰球、冰上射箭、冰上武術等等。壓軸戲「雙飛舞」,兩人在冰上翩翩起舞,千姿百態,類似今天的花樣滑冰!入關後,清廷也將其傳統冰雪運動帶入北京,每年都會選上千溜冰高手入宮訓練,「三九」天在太液池(即北海和中南海)進行表演,壯觀異常。故宮博物院藏有一幅《冰嬉圖》,再現了八旗將士在太液池速度滑冰、轉龍射球等高難度動作。畫上旗手與射手簇擁豪華的皇家冰床,在冰上穿梭滑行,旌門上彩旗飄展彩球飛舞,射中彩球最多者可獲重獎,景象火爆!冰上運動也吸引女同胞踴躍參與。她們最喜歡「冰槎」,即用竹竿撐着木筏在冰上滑行,清代《點石齋畫報》載:「京師近日天氣甚寒,護城河渠積冰厚尺許,冰槎以此均下河,都人士女乘之往來,極如飛梭,風雪中望之,儼然圖畫」,那場面激動人心,電視劇《甄嬛傳》裏就有安陵容為了爭寵學跳「冰嬉舞」情節。
北京什剎海,則是平民百姓的天然溜冰場。大人小孩,來此盡享冰雪之樂。老舍《四世同堂》裏也有描述。當時有一個老頭,鶴髮童顏神采奕奕,身着八旗制服,腳踏滿族老式溜冰鞋,在冰上大秀絕技,他身輕如燕、靈巧嫻熟,忽如雄鷹展翅,忽如蜻蜓點水,引得四周陣陣喝彩,成為京城一景。他叫吳桐軒,生於1889年,年輕時因滑冰技藝超群獲譽「冰上飛人」,還當上皇家溜冰隊隊長。1946年《Life》雜誌記者目睹其滑冰情景,拍下精彩一幕。1918年春節,我在北海公園欣賞過「皇家冰嬉」表演,觀者如雲,盛況空前。
冰球,又稱冰上曲棍球,是冬奧賽場重頭戲之一。辛亥革命後,京、津一帶就有了冰球運動。1925年南開大學成立中國第一支冰球隊,1932年北平舉辦北平高校冰球錦標賽,清華大學奪得冠軍。冰雪運動也傳到革命聖地——延安,冬天的延河乃是理想的溜冰場。由於反動派經濟封鎖,延安物資供應奇缺,人們就用炮彈廢鋼打磨成冰刀、將繳獲的日軍皮鞋改造成滑冰鞋。1943年冬,延安舉行冰上運動會,有速滑、冰球等。吸引幾千人圍觀,朱德、賀龍等將帥也上陣助威,為冰封的延安帶來不少歡樂!
冰雪運動發展引發了冰雪文化,冰雪文化的發掘又助力我們文化自信和民族自信,也營造優異的冬奧氛圍,為「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增添文化動力。預祝北京冬奧圓滿成功,筆者詩云——
玉樹瓊枝冰雪天,
英姿颯爽舞蹁躚。
京奧再亮中華夢,
飛雲掣電鑄奇觀!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