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Omicron新冠變種病毒傳播力驚人,曾出席港區人大代表洪為民生日會的確診者王詩雅(個案12838),本月4日曾到銅鑼灣希慎廣場牛気打邊爐,同場一名相隔一排餐枱的20歲港大男生(個案13012)昨日證實確診。衞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懷疑,該食肆出現傳播,正追蹤同時段到訪該處的19枱、共44名客人,他們全部須送往檢疫。

王詩雅於當晚7時40分至9時34分,與另一名染疫朋友、菁英會秘書處32歲女職員(個案12882)在牛気用膳,坐在31號枱,而染疫港大男生則坐13號枱,兩枱相隔一排餐枱,雖然保持距離,但仍成功播疫。

41環境樣本「全陰」

張竹君表示,前日機電工程署收集牛気41個環境樣本,暫時全部為陰性,正進行病毒全基因測試以確定男生感染源頭,並會調查餐廳的通風系統。

由於牛気提供半自助餐,不排除食客「攞嘢食」時有交集而感染。衞生署要求當晚同時段用膳的44名食客接受檢疫,據中心了解,當晚最少14枱客人使用信用卡,有助追蹤。

食肆換氣量規定工作小組主席源栢樑表示,火鍋店的換氣量一般相當高,但如果抽風機位置不理想,抽氣不均,加上霧化效應,帶有病毒的空氣可以流動,會增加病毒傳播風險,「有些韓燒(食肆),抽氣會在爐上,故要視乎抽氣情況,如果抽不中那些位置,(含病毒的空氣)會有機會四處流動,加上如霧化,風險增加。」由於Omicron傳播力高,小組會審視目前規定食肆每小時換氣至少6次的要求是否足夠。

袁國勇:或共用物品染疫

政府專家顧問、香港大學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打邊爐不會增加新冠病毒的傳播風險,熱空氣上升亦不會製造更多霧化。理論上,火鍋店的空氣轉換量高,他相信「牛気」的確診者可能透過食肆的共用物件傳播,「大家共用物品,例如夾食物的夾,用完後,再經口鼻接觸到病毒。」

許樹昌:風險視乎防疫措施有否做足

另一名政府專家顧問、中文大學呼吸系統科講座教授許樹昌指出,病毒傳播風險不會單因打邊爐而增加,蒸氣甚至可以殺死病毒,傳播風險亦要視乎防疫措施是否做得足,例如餐廳空氣流通、食客之間的距離等。

梁子超:避去高危場所最安全

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則表示,呼吸、說話和唱歌已會產生霧化程序,打邊爐雖不增傳播病毒風險,但通常涉及較長時間,若坐得較近,有可能造成近距離空氣傳播,目前最有效的防疫方法仍然是避免曝露在高危場所,做好外防輸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