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各界就應對第五波疫情和長遠防疫需要紛紛發出呼籲,要求提升「安心出行」追蹤功能,強化有效追蹤系統。第五波疫情尚未受控,出現更多個案和隱形傳播鏈,充分暴露本港防疫追蹤、溯源的技術手段落後,應對傳播力極強的變種病毒Omicron更顯力不從心,如果不採取「安心出行」實名制、增設追蹤功能的有力手段,不僅難以迅速截斷傳播鏈,避免疫情蔓延,而且未來的長期控疫也難免陷入惡行循環。加強疫情追蹤,有利精準防疫,符合本港整體利益,法理民意基礎充足。能否當機立斷強化「安心出行」追蹤功能,考驗管治者是否有足夠決心意志保障本港安全有序運作,守護市民健康安全。

「安心出行」非實名登記、無強制追蹤功能,無法幫助防疫當局在短時間內追查到全部密切接觸人群,一直備受質疑。控疫人員要依靠「安心出行」配合信用卡、八達通等的資料,才能追尋到密切接觸者,在疫情平穩時尚且可應付,但遇上Omicron立即暴露出嚴重滯後於病毒傳播的缺陷。例如屯門區,目前出現多宗源頭不明個案,區內居民承受的威脅持續升高,反映本港追蹤手段不足的巨大風險。

昨日15名議員提出擴充「安心出行」功能,要自動記錄個人行程,「安心出行」採取實名制;要求建立加密的中央數據庫,以儲存有關行程記錄,為保障私隱,有關數據只用於防控疫情,並於疫情完結後刪除,及只保留近30天的數據等,以釋除公眾疑慮;又建議「安心出行」可加入「港康碼」一樣的顏色警示功能,及須向有關部門通報此類人士到訪時間,以達至短時期內找出密切接觸者或患者,避免「望月樓」事件未能迅速尋回所有食客的情況重演。相關建議有助提升本港追蹤病毒的能力,堵塞防疫漏洞,值得政府高度重視並認真研究採納。

「安心出行」不設實名制、無追蹤功能,政府的基本考慮是保障私隱。有法律界人士指出,市民的自由及私隱等權利受到基本法及相關法例保障,但這些權利並非絕對,私隱條例訂明在個別情況下,個人資料私隱可獲豁免而不受若干條文所管限,包括防止罪行或檢控、保安及防衛、統計及研究、新聞活動、保障資料當事人的健康等。《公民權利和政治權利國際公約》第19條規定,為了保障國家安全、公共秩序、公共衞生等,個人權利的行使會受到法律合理的限制。政府專家顧問、港大微生物學系講座教授袁國勇曾批評,本港的追蹤接觸者技術落後,需要徹底改革。他更呼籲疫症當前,市民不應怕影響私隱,否則社區爆發疫情,後果會很嚴重。此波疫情,因為防疫追蹤能力不足,本港錯失四次截斷傳播鏈的良機,如今疫情威脅還在發展,為市民健康安全的大局着想,提升追蹤功能必要、迫切,不能再猶豫不決,貽誤時機。

防疫需要高度專業、果斷決策。上海在探索精準防疫之路,力爭用最小代價獲得最大效益,積累不少可借鏡經驗。上海作為內地超大城市,人口接近2,500萬,是全國最大的航運、空運港口,面臨全國最大的境外輸入風險,但在歷次防疫過程中,上海從來沒有進行全民檢測,甚至沒有一個區、一個街道進行全民檢測。上海防疫專家指出,上海精準防疫是建立在科學循證基礎上的,例如持續強化疫情分析調查追蹤,做到軌跡「應查盡查」、人員「應管盡管」、場所「應消盡消」,確保對城市運行影響最小化,也讓市民生活安全踏實。而上海的「精準」,基礎就是完備的追蹤系統,能夠在最短時間精確地找到應該找到、必須找到的防控對象。上海精準防疫的經驗,對香港很有啟發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