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光大證券國際基金策略師梁健兒
近月變種病毒Omicron在環球快速擴散,多國再度爆發疫情,全球每日確診數字以百萬計,帶動與疫情息息相關的環球健康護理股於去年12月反覆走高,MSCI環球健康護理指數12月總回報達7.4%。2021年全年計,該指數累升超過兩成。
然而,疫情已經持續多時,加上重症及死亡率大幅降低下,多國未有明顯收緊防疫措施。投資者陸續消化變種病毒擴散的因素,加上美國通脹高企,聯儲局議息會議記錄顯示,今年加息步伐或會加快。市場預期最早可能3月加息,拖累環球健康護理股近日見頂回落。不過,展望今年,環球健康護理股的投資前景仍可看高一線。
新冠肺炎爆發至今歷時已近兩年。繼Omicron後,法國再發現新變種病毒「IHU」。雖然未見大規模傳播,但反映病毒不斷變種的情況將可能維持一段時期。同時,據媒體報道,有初步研究指IHU或具更高傳染性。然而,若日後變種病毒的致命及重症比率偏低,相信疫情對環球投資市場的打擊不大。反而,市場對相關疫苗及藥物的需求高企、民眾對健康的關注度提高及人口老化對醫療護理需求上升等長期正面因素,預料仍持續為醫療護理企業提供有利的營運環境,每股盈利有望維持穩定增長。
另一方面,醫療創新及生物科技迅速發展,亦令醫療相關企業受惠。去年美國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FDA)審批獲通過的新藥數量近乎創紀錄新高。此外,針對遺傳病、癌症的基因突變等生物科技亦有突破性發展,例如體內基因編輯療法更是首次取得正面臨床試驗數據。相關生物科技技術突破,相信有助生物科技企業於不久將來實現快速盈利增長。
目前較看好歐美上市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不少內地醫療及生物科技股於本港上市,市面上也有以中國醫藥及醫療科技板塊為主題的基金。雖然內地醫療行業增長空間龐大,創新藥市場規模正在快速擴張。不過,內地健康護理板槐短線仍正面臨較大政策風險,包括中央對網絡醫療的潛在監管,以及美國可能對中國生物科技企業實施制裁等。事實上,去年MSCI中國健康護理指數累積跌幅高達18.9%,大幅跑輸恒指,且暫時欠缺利好因素支持行業轉勢,故目前較看好歐美上市的健康護理股,內地醫療及生命科技股則需審慎選擇。
基金策略方面,可留意聯博國際健康護理基金。基金目前投資約40家不同範疇的健康護理股。地區配置集中於歐美企業,其中,美國佔64%,歐洲約佔28%。其餘為日本(5.3%)及澳洲(2.5%)。行業配置方面,製藥約佔31%,20%為健康護理設備及產品,均是偏向盈利模式較穩定的企業,在過往股市調期間展現較強的防禦力。主要持股包括不少知名藥廠如輝瑞、羅氏(Roche);另亦有針對動物醫藥的企業如Zoetis。此外,基金亦有投資於數碼轉型,醫護模式轉變,生命科學及生物科技等潛在較高增長的企業。當中,生物科技及生命科學工程及服務及相關科技分別共佔約25%。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