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位年輕藝術家進行跨藝術的交流探索,把傳統戲曲「唱、做、唸」重新組合。
◆朗讀詩文──抒情、思考、疑慮、抉擇……細說長平落難感受。

今年適逢《帝女花》誕生65周年。一直秉持粵劇傳承與創新的「桃花源粵劇工作舍」籌備大型製作,以《帝女花》為主軸,策劃一連串紀念活動。其中頭炮活動《可惱也!黑盒劇場節》「《庵遇》── 明末至今天,我們都在維摩庵」,日前已於香港藝術中心上演。

作品由年輕戲曲編劇兼表演藝術家江駿傑創作,連同3位來自不同領域的年輕藝術家陳美彤、陳熙鏞、何晉熙,進行跨界藝術交流探索,把傳統戲曲「唱、做、唸」重新組合,重新演繹戲曲經典文本,思考作品精神與當代意義。

4位不同藝術界別的青年人,交錯角色身份,運用各種藝術演繹:音樂、說唱、肢體、朗讀,重新將《帝女花》「庵遇」經典情節,以不同形式及角度,讓觀眾細味及思考長平的心路歷程。整個演繹設計具層次,除了「唱」、「做」,還有「唸」的演繹。其中一幕,演員手拿一疊紙箋,朗讀詩文─抒情、思考、疑慮、抉擇……細說長平落難在維摩庵的感受。表現形式蘊藏粵劇口古與詩白的獨有韻味,也展現戲曲本身的文學美感。

這4位年輕藝術家,有的由戲曲走進音樂、戲劇、形體藝術;有的則相反走進粵劇藝術世界。他們共同尋找一個方向,拓闊藝術交流,憑着的就是大家的信任與勇氣,將一部粵劇世紀經典,開拓更深更廣的思考空間與觀賞角度,傳承作品人文精神與文化價值,為《帝女花》重新注入新生命。 ◆文:郭豪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