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內地流行講「新國潮」,要成為「國潮」概念的產品首先要注重「潮特性」、性價比高,品質服務質素好。

「新國潮」的興起可說是源起美國為首的一些歐美國家對中國的貿易經濟無理打壓,激起中國人的民族意識及民族自豪感,人民開始回歸理性,社會氛圍開始不再盲目崇拜外國品牌,懂得欣賞自己國家好的東西。

在過去十多年來民眾搭上經濟快速發展的列車,財富增加,追求生活上享受慾望增加,放眼海外,出外旅遊,眼睛盯着歐美、日本、韓國的名牌產品,你說崇洋也好,提升生活品味也好,對一個發展中國家的國民來講都是很正常的現象。富裕一族,年輕一輩對奢侈品和時尚潮流特別敏感,當人人都擁有一個歐美名牌手袋、名錶時你自然也想跟上。香港何曾不是經歷過這階段?

香港大部分人早已經進入理性消費時代,甚至是過分精打細算,這兩年因為不能外遊留港消費,讓香港酒店業人士深深體會到有些港人「數口」要幾精有幾精,可以用「難纏」來形容。唯一仍有不理性消費的一群就是「粉絲經濟」,為了偶像他們不計合理與否,但求擁有,所以導致一個人可以代言十幾個產品,雖然都不會是長久,但起碼搶了一批粉絲客,兼造勢宣傳,是目前最常用的營銷策略。

說回「新國潮」,其實是內地民眾對民族文化、國貨品質的認同。香港人上兩代人對國貨的信任度及使用度很高的,近十多年卻被遺忘了,香港著名的國貨公司萎縮,國貨包裝不及外國品牌。國貨輸的只是品牌,其實「中國製造」一直興旺發達,銷往世界每一個角落,昔日在商品市場上中國商人都先賺錢再講品牌效應。到如今中國商人開始懂得品牌建造,在時裝、首飾和手機方面已經有走出國門的品牌。當然海外市場上仍有很大的空間。然而在目前國際的政治氣氛下,我們國民擁抱「新國潮」更加有價值和意義。要消費者擁抱中國品牌就要產品製造者發掘中國品牌的優點給大家知道。可以和外國品牌較勁,像華為、小米手機。

隨着「新國潮」興起,內地市場的新舊品牌競爭很激烈,不少具有互聯網性質的新產品、新品牌也開始紛紛湧入傳統企業,尤其是給老字號帶來不小的衝擊。據資料顯示,建國初期中國老字號有16,000餘家,目前全國經商務部認定的中華老字號品牌有千多家。為了順應「新國潮」趨勢,一些老字號努力搭上這趟「潮玩」順風車,紛紛通過跨界聯名的方式搶入消費者視線,為自己品牌爭得一席之地。因老字號總裁都明白老字號不是作為文物讓大家去回憶的,想要存活,一定要以市場為先導、引領消費、緊跟時代,就要從產品、服務、技藝上做更新。結合節日文化故事、歷史傳說推出貼近「新國潮」概念的主題產品,這些產品具有「潮特性」、性價比,品質、服務一起跟上。企業銷售要與網紅合作、建設融媒體平台、推出線上線下融合的門店體驗才有機會成功出列。

大家都相信在新消費理念,網紅產品也要發揚到工匠精神,要爭「新國潮」一席之地,一定要回歸到好品質、好服務上來。收集海外人買內地品牌最大隱憂是品質不穩定,不似日本的貨品QC(質檢)做得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