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吉牧師曾在中國服務了28年。資料圖片
●自2017年起,香港文匯報持續跟蹤報道記錄日軍屠殺罪行的「馬吉影片」的追尋過程。 資料圖片
南京大屠殺「馬吉影片」追尋過程

三頁薄薄的泛黃信箋,於83年後靜靜出現在美國牧師約翰·馬吉(John G. Magee)當年記錄這些文字的事發地南京。這是馬吉牧師於1938年2月21日寫給哥哥的兩封信,詳細披露了「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解散後日軍在南京持續不斷的暴行。紐約「紀念南京大屠殺受難同胞聯合會」會長姜國鎮於今年8月將信件寄贈香港文匯報記者。姜國鎮說,此信是1991年聯合會從馬吉牧師的兒子大衛·馬吉家中連同馬吉牧師拍攝的記錄南京大屠殺影片膠片一併獲取的,當時影片在美國多地社區、大學放映,信件則存放於姜國鎮紐約家中倉庫裏達30年之久。

「馬吉牧師的這兩封信,在耶魯大學的文獻與中國內地史學資料中均無記錄,為首次面世。最重要的是馬吉在信中明確提到的『10萬人遇難』是南京大屠殺早期第一手文獻中提及遇難人數的最高數字。」南京師範大學南京大屠殺研究中心主任張連紅說。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旻 南京報道

馬吉牧師1884年10月10日生於賓州匹茲堡,1912年被聖公會任命為牧師並派往中國,曾參與援救成千上萬面臨日軍屠殺的中國平民,設立難民醫院治療受傷的士兵與平民,並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主席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馬吉在南京大屠殺期間拍攝了受害者的近景影片並帶到西方,這些影片是留存至今有關南京大屠殺的唯一動態畫面,成為審判日軍戰犯、揭露日軍犯下南京大屠殺罪行的鐵證。1938年夏天,馬吉在中國服務28年之後回到美國,曾長途旅行演講介紹南京大屠殺。1953年9月9日在匹茲堡去世。

日軍阻紅十字會進醫院

「我在這裏特別負責國際紅十字會的當地分支機構。我們接管了中國軍隊的醫院,但自從日本人進來後,就不允許我們進入其中的兩家醫院。」馬吉牧師在信中寫道,「日本人在報紙上公布了他們如何善待這些受傷士兵等等,卻沒有提到我們支付賬單的事實,事實上他們隻字不提美國,儘管在他們進入後的當天,採訪我的日本記者確實提到了一個事實,當軍醫和護士逃跑時,一位名叫馬吉的傳教士聚集了一些護士和醫生。」

「我相信紅十字會接管這家醫院的確是拯救住院傷病人員生命的手段。進入那裏的第一批日本士兵肯定是野蠻之徒。他們到達時我在那裏。12月14日早上,指揮官發現我在那裏時對我非常生氣,他幾乎說不出話來。」「我現在覺得讓他怒不可遏的是外國人已經在那裏接管了醫院,如果他們想幹掉裏面的傷員的話,這就有些困難了。」馬吉以紅十字會南京分會的名義接管的是位於外交部內的陸軍臨時醫院。這是第一次有公開資料披露,該醫院的費用是由紅十字會支付的。

兩封信件均為首次公開

自2017年起,香港文匯報記者鍥而不捨地從海外尋找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史料,此次獲得這兩封珍貴信件,是為其長達半年的努力成果。史學家、江蘇行政學院教授楊夏鳴同時證實了這兩封信均未出現在目前海內外所公布關於南京大屠殺歷史的全部史料中。

楊夏鳴介紹道,收信人馬吉的哥哥Jim,1899年畢業於耶魯大學,1902年畢業於賓夕法尼亞大學法律系。1903年在匹茲堡做律師。第一次世界大戰中他被授予美國陸軍航空部隊中尉軍銜,1919年晉升為上尉,後晉升為預備役中校。1923年後,Jim當選為68屆和69屆美國國會眾議員(共和黨)。1931年至1935年任賓夕法尼亞證券事務監察委員會主席。

「在南京大屠殺期間,美國傳教士馬吉擔任國際紅十字會南京分會主席和南京安全區國際委員會委員,在保護和救助難民的同時,以日記方式給其夫人寫信,撰寫了棲霞山之行報告和南京暴行紀實影片解說詞等,並拍攝了極其珍貴的日軍暴行影像」,張連紅說,這些日記、書信、報告和影像資料成為研究南京大屠殺十分重要的原始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