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志華(左)與王錫賢正研究如何使用智能手機的功能。上圖為劉國有展示一向使用的舊式「磚頭機」。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新策前夕「惡補」操作方法 長者嘆搞不懂唯有少出街

今日開始,除了3類豁免人士外,所有人進入提供堂食的食肆、美容院、夜店等,強制使用「安心出行」應用程式,不能「填紙仔」代替。香港文匯報記者追訪多名長者在新政策實施前夕「惡補」「安心出行」操作方法,有人對智能手機一竅不通,揣摩了大半天仍是一頭霧水;有人擔心購買數據卡增加經濟負擔。長者雖然獲豁免可「填紙仔」代替,但不少長者文化水平低,甚至是文盲,「填紙仔」也是難,部分人更因此而「斬腳趾避沙蟲」,減少外出。 ●香港文匯報記者 廣濟

「我平時就用呢部手機,智能手機未至於買不起,只不過我的手機只用來聽電話,其他所有功能對我來說太難學。」73歲的劉國有將沿用多年的諾基亞、俗稱「磚頭機」的舊式手機遞給香港文匯報記者「觀賞」,他無奈地說:「咩係安心出行?我真係完全唔明點做!」

唔識填紙仔 盼職員幫手

在旺角床位出租單位獨居的劉國有原本愛出街,但早前摔斷了手臂,而腿腳原本已不利索,手臂受傷後更不敢出街,煮食、外賣及購物全靠床位室友代勞,「每日朝早食完早餐會落吓去行一個鐘公園,呢個就係我目前每日唯一出街嘅時候。」

看似完全用不着「安心出行」的劉國有仍缺乏安全感,「雖然不外出用餐,但每年總有幾次要到政府機構及醫院,又要煩惱點搞。」他反問記者:「第時我去醫院覆診或者急症室求醫,係咪無『安心出行』入唔到去?我又唔知張紙仔點填。」

他希望到時職員能夠協助他填表。

憂過關不便 下決心學習

同住該單位床位的67歲王錫賢眼睛半合,將手中的智能手機的字體放到最大,但仍有些吃力,「呢部智能手機我買咗兩年,但係一直無上過網,功能亦都唔識用。因為只用來講電話,電話費好少,一張50蚊儲值卡可以用3個月。」過去一段日子,他即使到酒樓飲茶,也只挑A類食肆,「最多兩個人去,因為A類食肆唔使填表及掃描二維碼,但聽日(今日)開始A類(食肆)取消晒,我對眼又睇唔清啲字,填表都真係麻煩!」

最令王錫賢無奈的是,為了日後免檢疫過關返回內地老家,擔心不使用「安心出行」會帶來不便,唯有下決心學習使用。他向記者展示手機,但屏幕顯示「暫無網絡連接」,「你睇無數據嘅,聽日(今日)就要叫朋友帶我去上台,再請職員教我點用『安心出行』。」

靠綜援維生 百蚊成負擔

黃志華是3名室友中最年輕,並已學會使用「安心出行」,他說:「你睇我嘅智能手機,是上月剛買的二手機,就是為了裝『安心出行』同智方便。」

黃志華表示,視力問題令他連「紙仔」上的細字也看不清,但使用「安心出行」「皮費」高,「若只用來傾電話,儲值卡幾十蚊用到3個月,但為了使用『安心出行』,我每月要畀100蚊上台,我靠綜援維生,這100蚊已是負擔。」

為讓長者及無家者今日起適應「安心出行」新安排,社區組織協會昨日挨家挨戶免費派發智能手機。不過,協會表示,問題不光是有無智能手機的問題,而是「數碼鴻溝」無法一下子消失,長者需要時間學習,也需要過渡期。

香港醫院藥劑師學會會長崔俊明表示,明白不少長者不懂使用有關程式,他認為可透過社福機構協助,「就算政府找電訊商送手機也沒有意義,因不少長者根本不懂如何用『安心出行』,有照顧者當然可協助,對獨居長者來說,則應要找社福機構協助,幫他們下載程式及教導如何使用。」

另一方法則是改善程式,可用無線射頻辨識(RFID)技術代替掃安心碼,「毋須開啟程式,只要進入食肆便自動記錄行蹤,但要注意不會因太敏感,經過食肆門外也當作進入,惟相信政府可提升有關技術。」

最後一種方法則是以八達通拍卡記錄,唯一問題是「安心出行」會通知使用者曾與確診者同時期到訪一處,但八達通則沒有這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