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國務院新聞辦4日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指出,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他強調,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一個國家是不是民主,應該由這個國家的人民來作評判;國際社會哪個國家是不是民主的,應該由國際社會共同來評判。
徐麟介紹,《中國的民主》白皮書是一部系統介紹中國民主價值理念、發展歷程、制度體系、參與實踐和成就貢獻的重要文獻。白皮書分為前言、正文、結束語三個部分。正文分為「中國共產黨領導人民實現全過程人民民主」、「具有科學有效的制度安排」、「具有具體現實的民主實踐」、「廣泛真實管用的民主」、「豐富人類政治文明形態」五個部分。從這五個方面內容可以清晰地看出,中國的全過程人民民主,既有鮮明理念,也有現實體現;既有制度程序,也有參與實踐;既促進了中國發展,也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是歷史邏輯、理論邏輯、實踐邏輯有機統一的民主體系。

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
徐麟說,中國全過程人民民主,堅持選舉民主與協商民主相結合,貫通民主選舉、民主協商、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等各個環節,涵蓋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態文明等各個方面,關注國家發展大事、社會治理難事、百姓日常瑣事,使國家政治生活和社會生活各環節、各方面都體現人民意願、聽到人民聲音,有效防止了選舉時漫天許諾、選舉後無人過問的現象。
徐麟指出,民主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可以說,講民主中國是有自信的,也是有底氣的。中國積極回應人民對民主的要求和期盼,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構建起了覆蓋960多萬平方公里土地、14億多人民、56個民族的民主體系,實現了最廣大人民的最廣泛參與。中國的民主豐富了人類政治文明形態,為人類民主事業發展探索了新的路徑,為人類政治文明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
各國有權選擇自己的民主路
徐麟強調,中國在本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際上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堅持國家不論大小、強弱、貧富,在國際關係中一律平等。中國不照抄照搬他國的政治制度,也不會要求別國來「複製」中國的做法。中國始終認為,世界是多彩的,民主也是多樣的,各國有權選擇自己的民主發展道路。中國願同各國加強交流、互學互鑒,共同推動人類政治文明發展進步。
統戰部:民族區域自治好不好 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
(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中央統戰部副部長許又聲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指出,實踐證明,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又有利於各少數民族的發展進步和國家的長治久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好不好、行不行,中國人民最有發言權。民族地區發展進步,各族群眾過上好日子的實實在在的數據就是最好、最響亮的回答。

許又聲介紹,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中國一項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國特色解決民族問題正確道路的一個重要的制度保證。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是指在國家的統一領導下,各少數民族聚居的地方實行區域自治,設立自治機關,行使自治權。截至目前,中國共建立了155個民族自治地方,其中自治區5個、自治州30個、自治縣或者自治旗120個。民族自治地方行政區域的面積佔到了全國總面積的64%。
實踐證明有利少數民族發展
他說,實踐證明,中國實行民族區域自治制度既有利於國家統一、民族團結和社會穩定,又有利於各少數民族的發展進步和國家的長治久安。2012年至2020年的9年間,內蒙古、廣西、西藏、寧夏、新疆5個自治區以及雲南、貴州、青海3個多民族省的地區生產總值從5.1萬億元增長到10.4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從2.7萬元增長到5.2萬元;城鎮化率從43.1%提高到55.1%。民族地區3,121萬貧困人口全部脫貧,民族自治地方420個國家級貧困縣全部摘帽,與全國一道實現了全面小康。
白皮書主要觀點
○民主是全人類的共同價值,是中國共產黨和中國人民始終不渝堅持的重要理念。
○中國的民主是人民民主,人民當家作主是中國民主的本質和核心。
○全過程人民民主,實現了過程民主和成果民主、程序民主和實質民主、直接民主和間接民主、人民民主和國家意志相統一,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
○民主是歷史的、具體的、發展的,各國民主植根於本國的歷史文化傳統,成長於本國人民的實踐探索和智慧創造,民主道路不同,民主形態各異。
○民主不是裝飾品,不是用來做擺設的,而是要用來解決人民需要解決的問題的。
○民主是各國人民的權利,而不是少數國家的專利。
○用單一的標尺衡量世界豐富多彩的政治制度,用單調的眼光審視人類五彩繽紛的政治文明,本身就是不民主的。
○民主是多樣的,世界是多彩的。在世界文明的百花園裏,中國的民主之花絢麗綻放。
整理: 香港文匯報記者 王玨
「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在京開幕 鳩山:中美對峙本質是實力不斷接近
(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日本前首相鳩山由紀夫4日晚間在「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開幕式上視頻致辭指出,當前中美對立的本質是兩國實力的不斷接近,所謂民主主義與威權主義這些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不過是加上去的理由。他強調,中美和平共存是競爭的大前提。鳩山也讚揚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倡導的「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認為該理念不僅有助於東亞地區局勢穩定,更是解決經濟、氣候等全球化問題的良方。

論壇上,鳩山由紀夫說,今年6月,他在華盛頓的一份英文季刊上發表了關於中美競爭的文章。在文中他指出,當今中美對峙的本質是兩國實力不斷接近,而所謂民主主義與威權主義這些意識形態上的對立不過是後來加上去的理由而已。他強調美國不應在外交中過分強調價值觀、並將價值觀不同的國家視為異端加以排斥,因為外交本身應追求讓不同的價值觀和想法的國家順利得以交往。美國拜登政府可以和中國競爭,也可以批評中國,但中美和平共存是競爭的大前提。正如本次論壇所秉持的理念一樣,雖然各國的社會體制不同,但應着眼於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等共同點。如果過分關注價值觀和政策上的細微差異,國際關係就很容易掉入零和遊戲的陷阱。
鳩山由紀夫還表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主張在複雜的世界經濟局勢和全球化問題面前,沒有一個國家可以單獨應對,並大力倡導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這個理念和他本人所信奉的友愛思想非常接近,不僅有助於東亞地區局勢穩定,更是解決經濟、氣候等全球化問題的良方。
黃坤明:民主不應由少數國家評判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書記處書記、中宣部部長黃坤明也在主旨演講中指出,民主沒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唯一模式,任何民主形式都不能進行抽象判斷。每個國家的民主政治都是獨特的。民主不應該由自以為是的少數國家來評判,不應用單調的眼光審視國際社會的政治文明。各國應該相互尊重,交流互鑒,共同豐富和發展人類政治文明。
「民主:全人類共同價值」國際論壇由中央宣傳部、國務院新聞辦主辦,中國社科院、中央廣播電視總台、中國外文局承辦,來自國內外的五百餘名嘉賓參加了線上、線下討論。

【專家解讀】中國積極發聲 打破西方壟斷民主解釋權
北京專家指出,美西方以民主、人權為借口對華遏制打壓變本加厲。時值美國召集所謂「民主峰會」之際,國新辦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系統介紹中國民主價值理念、實踐成就,同時以中國式民主的突出優勢對美式西方民主展開批評,有助於打破長期以來西方對民主解釋權的壟斷,破除對西方民主的迷思,並積極向國際社會傳播中國的民主故事,力圖實現在國際輿論場中從被動挨罵到逐步掌握話語主動權的轉變。
美國淪為全球民主「差等生」
中央黨校(國家行政學院)黨建部教授張希賢對香港文匯報表示,長期以來,民主的定義和解釋權被西方世界壟斷、無限放大並予以神話。不願屈從西式民主的國家往往會遭到西方的孤立與制裁,特別是美西方以民主、人權為借口對中國的遏制打壓變本加厲。下周美國即將召集召開的所謂「民主峰會」就是借「民主」之名搞「小集團」和「小圈子」,推行強權政治、挑動分裂對抗的典型例證。
他指出,事實上,近年來美國民主失序混亂,貧富差距、種族歧視、大選亂象、疫情浩劫等問題愈演愈烈,無不暴露出美式民主制度在國家治理中的缺位和失效,已經淪為全球民主「差等生」,遭到美國內民眾乃至國際社會的廣泛批判。相反中國式民主在國內實踐取得豐碩成果,不僅經濟社會建設高速發展,人民的綜合權利亦不斷提升;不僅在本國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在國際上也積極推動國際關係民主化。
社會主義民主為人類作貢獻
張希賢說,中共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為核心的中共中央深化對民主政治發展規律的認識,提出全過程人民民主的重大理念。實踐證明,這是全鏈條、全方位、全覆蓋的民主,是最廣泛、最真實、最管用的社會主義民主,亦將為人類政治文明進步作出充滿中國智慧的貢獻。國新辦發布《中國的民主》白皮書,中宣部、外交部等多部門近期也舉辦各種國際論壇,就民主議題積極發聲,向外界介紹中國式民主的成就和優勢,並展開對美式西方民主的批評,有助於打破長期以來西方對民主解釋權的壟斷,實現在國際輿論場中從被動挨罵到逐步掌握話語主動權的轉變。
國新辦批美「民主峰會」:假民主之名 行反民主之實
(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美國下周將召開所謂的「民主峰會」。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舉行的發布會上批評,美國自詡「民主領袖」,組織和操弄所謂「民主峰會」,實為以民主為幌子,對與其社會制度不同、發展模式不同的國家進行打壓遏制,這種假民主之名、行反民主之實的行徑,將是人類民主發展史上的笑話,注定是不得人心的。
民主多樣 適合才是最好
徐麟說,中國始終認為民主是多樣的,實現民主的道路並非只有一條,適合的才是最好的。中國也始終堅持,對各國不同的民主形式,應開放包容、求同存異;對各國追求民主的探索和努力,應充分尊重、互學互鑒,這才是真正的民主。少數國家以同我即對、非我即錯的霸道思維,把其他民主形式視為不民主甚至進行排斥打壓,這本身就是不民主的。他反問,個別國家抗擊疫情失靈,國內治理失效,政治極化嚴重,對外搞霸權、霸凌、霸道,卻以『世界民主樣板』、『民主燈塔』自居,豈不荒唐?
徐麟說,當前,人類民主事業正處在前進還是倒退的十字路口,個別國家打着民主旗號在世界上煽動對抗與分裂,加劇國際緊張局勢,成為世界的亂源。誰是人類民主事業的威脅,誰又是世界和平發展的挑戰,世人有目共睹。
中共二十大代表 官員比例不超三分二
(記者 王玨 北京報道)在談及中共二十大代表選舉情況時,中央宣傳部副部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徐麟介紹,二十大代表名額共2,300名,中央要求保證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比例,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所佔比例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黨員領導幹部(領導人員)所佔比例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二。
徐麟說, 明年中國共產黨將召開第二十次全國代表大會。前不久,中共中央印發了《關於黨的二十大代表選舉工作的通知》。代表名額的分配主要根據黨組織的數量和黨員人數確定,同時也考慮前幾次黨的全國代表大會代表名額等因素。
他介紹,中央要求,保證生產和工作第一線代表比例。各省(區、市)、中央金融系統和中央企業系統(在京)代表中,生產和工作第一線黨員所佔比例一般不少於三分之一,黨員領導幹部(領導人員)所佔比例一般不超過三分之二。代表中女黨員代表應佔一定比例,各省(區、市)女黨員代表的比例一般應高於本地區黨員總數中女黨員所佔的比例;中央和國家機關、中央金融系統、中央企業系統(在京)、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中,應有一定數量的女黨員。這些充分體現黨內民主,充分體現廣泛代表性,使二十大代表能夠更好代表和反映各行各業、各個方面的黨員意願。
鄭永年:美國開的是「峰會」還是「封會」?
央視新聞《相對論》年終策劃《跨年之問》對話,首期邀請了香港中文大學(深圳)全球與當代中國高等研究院院長鄭永年。被記者問到對美國「民主峰會」的參會名單有何感受時,鄭永年回應說:「美國完全是根據『聽不聽話』來定義民主的,這不是一個『民主峰會』,而是一種『行為藝術』」。
鄭永年表示,美國所謂的「民主峰會」,實際上是政治峰會或者意識形態峰會。「裏面有些國家、『民主體』是非常窮的,他們實際上是陷入了一個『民主陷阱』。」
鄭永年稱,美國說民主會促進發展,但西方的發展本身並不是民主的結果。「我把西方的發展總結為三個階段,先經濟——原始資本主義;後社會——搞福利,比如德國的社會保障就是在俾斯麥的專制時代開始的;再才是民主。對那麼多發展中國家搞『一步到位』,甚至先『民主』後發展,能找出一個成功案例嗎?找不到。」
針對台灣當局也在「民主峰會」受邀名單之中,鄭永年稱,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中國台灣曾躋身「亞洲四小龍」之列,卻未能持續發展,究其原因,正是當時台灣地區領導人刻意學美國的「民主」。如今,台灣當局還要參加美國所謂的「民主峰會」,是在搞「行為藝術」,解決不了台灣的問題。
根據「聽不聽話」定義民主
鄭永年認為,美國針對中國的意圖非常明顯,就是因為中國的現代化是西方模式之外的另外一種選擇,既實現了發展,又堅持了獨立,這是很少有國家能做到的。美國一些人對中國的擔憂、恐懼感就來自這裏。
在這種背景下,「民主峰會」的「峰」,可以理解成「封閉」的「封」。鄭永年認為,「美國完全是根據『聽不聽話』來衡量、定義民主的。拉幫結夥,符合自己定義的、『聽話』的拉進來;『不聽話』的,美國聽不到也聽不懂。不能接受不同意見,這是封閉的表現。」
在鄭永年看來,中美有合作、競爭,也有對抗、衝突,但仍是可以和平共處的。中國和美國的民主,是不同形式的民主。「現在這個世界,並不是美國定義怎麼樣就怎麼樣,美國人定義成冷戰,我們可以避免冷戰。對民主的定義也一樣,不是說美國的定義就是定義了,命運是靠自己來掌握的。」
比較中美民主優劣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