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初的商人與商朝關係密切。圖為在商朝舊都殷墟出土的商代青銅器。 資料圖片

在中國歷史上,從事貨品買賣交易活動的人被稱為商人,相應的此行業亦被稱為商業。關於商人和商業,實際上是一個問題的兩面。有商人才有商業,還是有商業也才有商人,二者之間是不能獨立存在的。關於商人的起源,有多種說法,但比較通行的說法是商人、商業的「商」,原是一個部落的名字。這個名為「商」的部落,位於今天河南省商丘市的南部地區,部落的始祖叫契,契因為跟隨大禹治水有功,而獲封於「商」。契的後人一直以「商」為主要的活動範圍,因而被稱為「商人」,當時約為公元前二十一世紀左右。

直到契的第十代後人名叫王亥,他原先是以放牧為生的,然而王亥又擅長買賣。據說,王亥有一套馴牛用於耕田、拉車的本領,《史記》等古籍記載王亥經常趕着牛車到黃河一帶做買賣,於是「商人」便與買賣聯上了關係。後來發展至「商人」以買賣牲畜以及其他物品而廣為人知,而這種買賣活動更成為「商人」的「專業」。到公元前十六世紀時,王亥的第四代孫名叫湯,起兵滅夏,建立「商朝」政權,定都於亳,即現在山東省的曹縣南部。及後商朝先後多次遷都,最後遷至殷(今河南省安陽市小屯)便再無遷都,因而「商」又稱「殷」。

商朝統治者所居的城,稱「邑」,裏面有「市」、「肆」,為往來做買賣的「商人」聚集之處。商朝政權延續約六百年之久,至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紂,商朝滅亡,周統治者強制商朝遺民必須遠離政治,但同時鼓勵他們繼續從事買賣活動(即經商)。於是,商朝後人做買賣的就更加多,商人和買賣活動交織在一起,給人們的這個印象就更深了。久而久之,在周朝統治者心目中,從事買賣活動的人就是商人。

隨着時間的推移,非商朝遺民而進行買賣活動的也逐漸多了起來。雖然從事買賣活動的人,未必都是商朝遺民,但人們卻不分背景出身,硬把「商人」作為從事買賣活動的人的通稱。起先人們只把販運貿易的人稱為「商」,坐於「市」、「肆」做買賣物品的叫做「賈」,即所謂的「行商坐賈」,後來逐漸把他們統稱為商人。

現在我們習慣稱用於出售的物品為「商品」,稱專門從事交換的行業為「商業」,就是從「商人」一詞沿用而來的。可以說現今人們通常掛於口邊的「商人」、「商業」、「商品」、「商旅」等名稱,和我國古代商朝有直接的歷史淵源。若當年大禹給契的封地不是「商」,而是另外的「某」一處地方,則今天從事買賣活動的便會被稱為「某人」和「某業」,而絕對不是商人、商業了。

●羅永生 香港樹仁大學歷史學系副教授 中國歷史教學及研究中心主任

隔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