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鵬飛

在內地,提起誰是最可愛的人?答案必定是——解放軍叔叔。已故著名作家魏巍從朝鮮歸來之後,發表的戰地通訊《誰是最可愛的人》,影響了好幾代中國人。「最可愛的人」,也成為中國人民志願軍的代名詞。在魏巍後來所寫的一篇紀念文章裏,他講述了生平所獲最崇高鼓勵的一件事情。那是1953年9月23日,周恩來總理在第二次全國文代會上講話時,突然推開了講稿,朝着台下的代表大聲問:「哪一位是魏巍同志?請站起來,我要認識一下這位朋友。我感謝他為我們子弟兵取了個『最可愛的人』這樣一個稱號。」

正在香港熱映的電影《長津湖》,說的就是那些最可愛的人。這部製作、票房均以創紀錄的方式寫入中國電影史冊的片子,還原了中國人民志願軍入朝作戰時,發生在長津湖的一場戰役。面對敵我裝備之懸殊,嚴寒天氣之惡劣,志願軍鬥志之昂揚,都讓人不得不為這場超出人類想像的慘烈戰爭感到震撼和動容。

長津湖地處朝鮮東北部,是一處發電站蓄水建設的人工湖,東西兩岸是海拔1,000多米的山地。軍事科學出版社出版的《抗美援朝戰爭史》記載,1950年10月下旬,長津湖地區開始降雪,氣溫驟降。11月下旬,氣溫已經降到了零下27攝氏度左右。此時的長津湖山高路險,冰封雪覆,作戰環境惡劣程度不言而喻。我小時候在北方生活,對寒冷有着深刻的記憶,甚至還有過冬天跌入冰河的經歷。當看到影片開始冬衣嚴重不足的解放軍,在接到軍令後,爭分奪秒日夜兼程趕赴戰場時,緊張的心立刻懸了起來:強敵未到,嚴寒已經成為他們難以戰勝的勁敵。

實際情況比預期來得更為慘烈。極寒天氣完全超出了戰士們的設想。入夜後。當地氣溫在零下30攝氏度左右,最低甚至到了零下43攝氏度。戰場上鐵血鑄就的鋼鐵軍人,也是普通的血肉之軀,也是別人的兒子、丈夫、父親、兄弟。為躲避敵軍的偵查和火力,無棉無被,無火無爐,他們就這樣靜靜埋伏在如此寒冷的夜裏。能果腹的,唯有少得可憐的幾個土豆,就這還要揣在懷裏,用胸口的一點溫熱煨着,以至於入口的時候,不至於因為太過冷硬而咯到牙。

電影裏,保家衛國的戰鬥英雄,用遠超常人的鋼鐵意志,克服了惡劣的自然環境,打敗了裝備精良的強大敵軍,創造了不可戰勝的神話。現實中,這場被譽為新中國立國之戰的戰爭,為此後的和平發展,贏得了極為重要的歷史機遇期。和平年代,雖然我們常常隨口便是一句祈願世界和平,但我們並不天真,作好準備隨時應戰,才是保障和維護長久和平最現實的策略。

電影院裏,整整3個小時的放映時間,沒有一個觀眾中途離場。正片結束了,很多人仍然靜靜地看着字幕,這場動用數萬人參與拍攝和製作的片子,盡可能把每一個參與個體的名字,都打在了片尾。散場的時候,燈光亮起,每個人似乎都有所觸動,神情嚴肅的彷彿經過了一場洗禮。

去年是中國人民志願軍赴朝作戰70周年紀念,我在查閱史料後更為深刻地明白,在國家百廢待興之際,仍然作出派兵入朝參戰決定,其背後的考量不可謂不深遠。正如影片中透過戰士說出來的經典那句台詞:這一仗我們不打,就要我們的下一代來打。

在我家的親戚裏,有一位長輩就是抗美援朝的退伍老兵。當年,仍是熱血青年的他,把一隻胳膊留在了朝鮮戰場上。

舒適的電影院裏冷氣逼人,我下意識地用左手緊緊地握了一下自己的右手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