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 君

微創機器人(2252)從微創醫療(0853)分拆,上市價為43.2元,並於11月2日首天在港掛牌。微創機器人上市近滿月,其間港股雖出現較明顯的調整,惟對該股未見太大影響,股價更於月中創出73.45元的上市新高,近日則以窄幅上落為主,昨收報60元,較上市價升達39%。由於集團旗下若干產品年底前後可獲得國家藥監局批准上市,將可快速推進大規模商用和臨床應用,亦有望帶來銷售收入,料對其股價有正面的支持作用,可視為逢低建倉對象。

集團主要從事開發、製造及商業化手術機器人,以協助外科醫生完成複雜的外科手術,旗下三款旗艦產品包括「圖邁」、「蜻蜓眼」三維電子腹腔內窺鏡和「鴻鵠」骨科手術機器人,均已被納入國家藥監局的創新醫療器械特別審查程序(或稱「綠色通道」)。面對研發成本及行政開支龐大,集團2019年虧損約6,980萬元(人民幣,下同),2020年擴大至約2.09億元,2021年首6個月則蝕近2.43億元,但隨着商業化加快推進,預計盈利前景依然樂觀。

微創機器人日前公布,與新加坡Biobot Surgical成立的合資微創介航機器人引進的Mona Lisa前列腺穿刺機器人定位系統,已在南京鼓樓醫院成功舉辦了臨床試驗啟動儀式並完成首例手術,是內地首例機器人輔助前列腺穿刺活檢臨床試驗手術。 Mona Lisa是公司在經皮穿刺這一賽道布局的一款創新機器人產品。

此外,微創機器人又與法國Robocath S.A.S聯合在華成立的合資公司「知脈」引進的R-One血管介入手術機器人,完成了在內地的首例機器人輔助經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為R-One完成的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註冊臨床試驗首例入組手術。

受惠多款產品將獲批上市

隨着集團將有數款產品可能於今年底至明年獲批上市,並在取得註冊批准後將加快推進大規模商用及臨床應用,其未來業績具改善空間。此外,儘管中國手術機器人產業起步較晚,市場滲透率仍然非常低,但市場調查機構預期將錄得快速增長,到2026年底,中國安裝的腔鏡及關節置換手術機器人數量將分別為2020年底的逾10倍和近50倍。

基於微創機器人在內地擁有龍頭優勢,未來有望搶佔更大市佔率。趁股價整固期收集,上望目標為上市高位的73.45港元,宜於失守昨日低位支持的53.6港元則止蝕。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