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納西大學副教授獲判無罪 FBI探員認誣告「中國間諜」

遭美國聯邦調查局(FBI)誣告的華裔學者胡安明日前被美國法院判決無罪。美國《紐約時報》前日一篇報道指,面對多名華裔學者頻遭美國政府「中國行動計劃」打壓,當地大學科學家和管理人員表達了他們的擔憂—他們認為,這對美國大學產生了「寒蟬效應」,減緩研究速度,並導致人才從美國外流。

胡安明是美國田納西大學機械、航天及生物醫學工程系副教授,也是納米材料高溫釬焊領域的專家。他於2020年2月被捕,被指控犯下電訊欺詐罪和作出虛假陳述罪,以及是所謂「中國間諜」。今年9月,美國田納西州聯邦法官針對胡安明面臨的所有指控判決無罪。而在更早之前的庭審中,一名FBI探員也承認了誣告胡安明是所謂「中國間諜」的行為。

胡安明:人生最黑暗時刻

「這是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時刻,」在被無罪釋放後的第一次深度訪談中,胡安明這樣說道。

亞利桑那大學和美國傑出華裔組織百人會的一項最新研究,調查了美國學術界華裔學者和非華裔學者在科研方面所遭遇的關於種族(歧視)的問題。研究顯示,大約一半受訪華裔科學家──包括一些美國公民均認為自己受到了美國政府的監視。一些人指責這始於前總統特朗普政府時期就開始的「中國行動計劃」,現任總統拜登任期內仍在繼續實施。

2018年,美國聯邦政府發起「中國行動計劃」。根據美國媒體當時報道,該行動旨在阻止商業機密和其他專利信息向中國轉移,對涉嫌從事所謂「商業機密盜竊」和「經濟間諜」活動的公司和個人展開調查及起訴,重點關注「接受美國政府資助並在中國開展工作或進行交流的美國研究人員」。

美2000學者聯署促停針對

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今年9月曾表示,所謂的「中國行動計劃」先設辦案指標、再查案,如此罔顧司法正義的做法只會造成冤假錯案。其實質上就是美反華勢力濫用國家安全概念、對華進行遏制打壓的工具。這一計劃不僅對中美關係造成嚴重傷害,也加劇了美國內的種族歧視現象,對美國亞裔群體造成嚴重損害。

不僅中方強烈反對,現在連美國科學界等美國國內人士都開始對這項旨在打壓華裔科學家的行動提出質疑。《紐約時報》稱,包括史丹福大學、加州大學柏克萊分校和普林斯頓大學在內機構的近2,000名學術界人士,簽署了致美國司法部長加蘭的公開信,表達了對該計劃過多針對華裔研究人員的擔憂,並敦促終止該計劃。「我們的知識分子和技術力量有很大一部分來自移民。」署名人之一、獲得過諾貝爾獎的史丹福大學物理學家、前能源部長朱棣文說。「我們搬起石頭砸的不是自己的腳,差不多砸的是自己的頭。」

《紐約時報》最後引述2003年移居美國的胡安明的話說:「針對華裔和亞裔美國人,不會讓美國變得強大。」 ●綜合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