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投資者都擔心新券商的信用不及傳統證券行,一旦突然倒閉,生怕血本無歸。其實即使券商倒閉、違責,《證券及期貨條例》設有投資者賠償基金機制,當持牌中介人或認可財務機構因為違責事項而導致投資者金錢損失,投資者賠償有限公司會從賠償基金中支付投資者獲准申索的賠償,但只限香港交易所買賣產品和滬深港通北向通傳遞買賣指示的證券損失。

證監會從2020年1月1日起,將單項違責而可以得到的賠償總額由15萬港元提高至50萬港元;每名申索人就香港期貨交易所的期貨買賣,可以獲得的最高賠償上限亦由15萬港元提高至50萬港元。投資者在開戶時應了解一下券商是否香港證監會監管的持牌證券公司,以及是否受到投資者賠償基金機制的50萬元保障。

中小行現停業潮

已故商人李東海創辦的老牌華資證券行東泰證券在本月18日發公告,因證券經紀行業面對日趨嚴峻的挑戰,中小券商更是首當其衝,不得不面對成交量和市場份額下滑及營運成本不斷增加的雙重打擊,因此經慎重考慮決定,於2022年5月結束證券業務,並將資源投放於投資及資產管理等業務。據港交所的資料顯示,今年有多間中小證券行提出自願停止營業,由年初至今,已有14宗個案提出自願停止營業,較知名的包括周生生證券。

另外,近日富途、老虎證券兩家中資互聯網券商成為內地監管的焦點,富途和老虎證券在內地涉嫌「無牌經營」、「非法金融業務」,令富途、老虎證券的美股股價大瀉。富途目前在香港證監會領有牌照,向港人提供香港、美國經紀服務,投資者亦擔心放在富途的持倉。不過,本港目前對券商處理客戶資金、證券有一套嚴格的監管要求,加上富途有騰訊做靠山,安全度相當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