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光南 教授 中山大學穗港澳區域發展研究所所長

王 萌 中山大學粵港澳發展研究院博士後

國家商務部副部長任鴻斌日前透露,將與香港、澳門特區政府一道,完善內地與港澳關於建立更緊密經貿關係安排制度體系,推動內地、香港、澳門三地共建單一自貿區。支持香港、澳門融入國家發展戰略,促進人員等各類要素高效便捷流動,是全面推進內地與香港、澳門互利合作,促進粵港澳人員全面交流、深度交融,增強對祖國向心力的重大舉措。

廣東省現有多個連接香港、澳門的海、陸、空口岸,在發展三地貿易、方便三地人員自由流動、推動粵港澳三地協同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不過,目前粵港澳人員流動尚未達到「自由、高效、便捷流動」的通關便利化要求。針對目前促進粵港澳人員流動便利化面臨的管理模式尚未普及、管理體制不健全、管理技術應用單一、口岸區基礎設施建設仍有差異、香港聯防聯控措施存在漏洞、粵港澳三地缺乏風險管理應急協同機制等問題,本文提出以下四方面建議,以使將來粵港澳大灣區的人員流動更加便利。

第一,創新管理模式,加強執法管理。總結珠澳口岸開展「合作查驗、一次放行」新查驗模式的亮點和經驗,並向香港與內地口岸全面推廣;通過澳門在疫情防控和社會秩序恢復方面的做法為樣板,增強香港居民對國家聯防聯控機制的認同,促進香港居民配合香港特區政府推進防疫工作,保障香港長期繁榮穩定;推動粵港澳三地通關查驗制度、水平、技術的標準化、規範化、制度化、智能化,為三地實施共管共享的協同通關查驗機制奠定基礎;加強三地通關執法管理,取消三地邊檢出境查驗程序,由目的地省份、特別行政區根據施行的人員通關查驗標準進行入境查驗;統一通關證件,加大證件認可度,便利三地執法共管。

第二,完善管理體制,增強應急能力。完善三地通關統籌管理機構,建立粵港澳三地風險管理應急協同機制,開展三地協調、統籌、聯合指揮等,快速應對三地公共突發通關事件,不斷提高三地通關應急合作能力;推行口岸通關旅客實時數據顯示APP,加強旅客通關分流輔助設備;放寬便民、惠民的人員通關簽證時限,促進區域間要素自由流動;優化合作區等園區的簽證與簽註服務,推動粵港澳大灣區一體化發展。

第三,升級智能技術,提升通關效率。深化智能化改革,加強隨行車輛、客車的「一站式」查驗技術和設備的應用,繼續研發口罩識別技術、應用紅外線測溫設備,加大對隨行行李的查驗監管技術的投入與應用,促進通關便利化。

第四,完善基礎設施,加快互聯互通。統籌各口岸建設、改造升級的經費、規劃,力爭消除口岸基礎設施建設差異化;建設或擴建車輛查驗場地及備用車輛查驗場地,設立隨行車輛通關指引性標識,完善口岸功能布局;加強與口岸外配套通關設施規劃部門,尤其是接駁交通基礎設施規劃部門的溝通聯繫,做好通關前後的基礎設施服務,方便旅客換乘轉乘,實現口岸之間的更緊密互聯互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