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阮相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特區政府正積極為正常通關作好準備,如何避免疫情反彈是關鍵。香港城市大學團隊近日開發出全新數學模型,能更準確量化「限聚令」等防疫措施的成效,而數據顯示就算限聚令進一步收緊,都不足以阻止疫情以倍數增長,反而提升高「風險群組」追蹤與檢測的效率,再配合防疫措施會更為奏效。專家建議,正常通關後各地旅客必須接受應用程式的追蹤,按風險做額外或更頻繁的檢測;高風險場所一旦有人中招,應用程式盡早判斷出應檢測的「高危人士」,故「安心出行」未來應覆蓋旅客,加強個人風險評估。

通過「安心」加強個人風險評估

城大生物醫學系助理教授阮相宇領導的團隊首次將「延遲確診」作為變量因素納入數學模型,並收集了衞生防護中心在去年「第三波」新冠疫情時的數據,發現「延遲確診」的百分比是追蹤和檢測系統效能的關鍵指標。所謂「延遲確診」是指患者出現症狀和確診之間的時間。由於有流行病學關連的個案,能更有效地被追蹤和隔離,從而減少疫情擴散,加上實施社交隔離措施,有助抑制疫情爆發。

新模型發現,就算「限聚令」進一步收緊,都不足以阻止疫情以倍數增長。阮相宇建議,若本港要恢復正常通關,旅客應在入境後接受應用程式追蹤,按風險做額外或更頻繁的檢測;餐廳或健身中心等出現感染機會更大,若有確診病例,應用程式應該盡早判斷哪些市民屬於需要接受檢測的「高危人士」,因此,「安心出行」未來應透過結合追蹤使用者資料,以加強個人風險評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