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福建龍岩繁育基地「人工管養+野化訓練」 華南虎成活率達70%
「剛開始老虎被活雞追着跑,現在牠們可以自由追捕野豬。我們努力了23年。」福建龍岩梅花山華南虎繁育基地副所長林開雄見證了四代華南虎在這裏繁衍生息。從最初引進3隻種虎起步,梅花山基地至今已先後繁育60多隻華南虎,繁育成活率達到70%。作為食物鏈的頂端狩獵者,虎是生態系統的「平衡器」,直接影響生物的多樣性。上世紀五十年代初,中國野外還有大約4,000多隻華南虎,但到九十年代,華南虎已絕跡野外。「為了『虎嘯山林』的夢想,我們每天都在為『放虎歸山』做準備。」林開雄說 。●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德花、蔣煌基 福建報道
地處海拔1,200多米的梅花山華南虎繁育基地在龍岩上杭縣古田鎮內,是目前國內唯一一處華南虎野外馴化基地,歷史上也是野生華南虎的主要棲息地之一。這裏建成了面積330公頃的「中國虎園」,以及1,500畝的華南虎野化訓練基地和食物種源基地。
進入基地,時而會聽到「嗷嗷」的虎叫聲。隔離區域內有平地、丘陵、陡坡、石洞、溪流等各種地形,三隻七個多月大的華南虎在自己的領地上追逐着兩隻逃竄的野豬,隔壁園裏的其他華南虎,屏氣盯着眼前一幕。「工作了10年,最開心的就是看到這3隻小虎崽出生。」「虎爸」飼養員林錫潘說起虎崽,眼裏漾着幸福的光芒。三胞胎虎崽一見到林錫潘,爭先恐後地撲到他身上,踮起後腿抱住他的小腿上下摩挲,像是在求「虎爸」抱抱。「我們帶大的就很親、很黏人,若是虎媽帶大的就會很兇,不能靠近。」
結合多年管養經驗編書出版
今年,基地新添了9隻小虎,是出生最多的一年,林錫潘說,開心之餘更多的是操心,管養過程「比帶兒子操心數倍。」 「這隻小公主『香香』出生第十五日時,突然發燒了,開始是不吃奶,翌日開始腹瀉、拉血便,到了傍晚就不會動了……」林錫潘指着一隻尾巴微恙的虎崽滿眼憐愛地說,基地的專家們一邊給虎妹打退燒針、止血針,一邊將血便送檢,最後查出和球蟲性腸炎有關。「花心血搶救回來了,還最早長了牙齒,沒白疼牠。」
「繁育、管養華南虎中,疾病是困擾虎種群發展的一大要素。 」林開雄和基地其他兩人結合多年來的管養經驗,合作編寫了《虎病防治手冊》一書,對虎的疾病進行系統的總結和分析,成為國內保育一線人員的工具書。
製虎用奶粉增成活率獲推廣
「在梅花山高海拔山區原野式環境中,華南虎繁殖成活率達到了70%,高於50%的全國平均水平,應該說華南虎代用奶粉的研製是突破。」曾在監控前苦守7天7夜迎來基地第一代虎崽的保育元老羅紅星主任說,2003年,為了取得人工育幼基礎數據,他們與幼虎同居一室近50天;2017年,為了研製合適的代用奶粉,工作人員在國內首次採集到母虎產後7-28天的新鮮乳汁,與龍岩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合作,成功配製了虎的人工哺乳專用奶粉。
「給虎崽試過牛奶、狗奶、甚至貓奶粉,一段時間後虎崽都會掉毛,嚴重的會全身毛掉光。」羅紅星說,有的虎媽母性好,生產與帶崽都親力親為,但有的虎崽會被虎媽棄養,研製的老虎代用乳粉,解決了母虎棄養、無乳或缺乳時新生幼虎的人工哺乳問題,提高了華南虎的繁殖成活率。現在,這款老虎代乳粉也被哈爾濱東北虎園、廣東韶關華南虎繁育基地等國內19家虎繁育單位或動物園廣泛使用。
模擬野外環境訓練老虎技能
「保育華南虎,最終是為了放虎歸山。」 林開雄二十多年來一直沒有出走基地,雖然基地在人工繁育關鍵技術、妊娠檢測技術、管養等方面都取得了突破性進展,但野化華南虎是一項長期而複雜艱巨的工程。基地叢林中,為野化訓練發展了野豬、黃麂等華南虎的食物種群;仿建了天然石洞,訓練華南虎野外生崽。小虎們也開始觀摩、跟隨已經有一定獵捕能力的母虎學習野外捕食等技能。下一步,基地將選一些「野性大」的華南虎,在更大範圍內進行有限人工干預的野化散放實驗。「在深山中與虎為伴,基地每個人所做的每一件事,都在為華南虎回歸山林那一天做準備。」林開雄說,華南虎野化馴化的探索,需要人才、技術和資金上更多投入和支持,對野外數據跟蹤、收集和分析等能力都很缺乏,但通過一代一代的努力,終歸會有圓夢的一天。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