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屯門在古代曾是香港的中心地帶,在這裏屯兵。圖為屯門河。 資料圖片

上世紀九十年代後,在大嶼山白芒遺址出土新石器時代晚期及春秋時期的環玦飾物作坊遺址,這是廣東沿海從未出現過的大型作坊。遺址內發掘出土大量製作環玦玉器的加工工具,如石錘、鋸刀、各種不同粗細的礪石,環玦製品原料、粗坯、毛坯、半製成品、破損器物及少量完整玉器環玦飾物。由此推論春秋時期的香港生產了大量的環玦玉器飾物,這些玉器曾遠銷到珠江三角洲及更寬廣的範圍。

在東灣及龍鼓灘遺址出土的輪軸機械的軸承及石英環環芯,它具軸承的功能,也能見到香港製玉工藝之先進。但同時期的香港沒有出產銅、錫、鉛等原料礦物,因此青銅原料由內陸輸入香港,而香港則製作大量玉器作貨物交換。由此可推論出一條以物易物的貿易線,香港輸入原材料,再加工出口玉器,由於有這獨一無二的發現,我們也可推論其時的香港是華南重要的玉器製造中心。

秦始皇統一天下後,香港歷史有了詳細文獻記錄,最早屬南海郡番禺縣管轄,到漢代,因為香港盛產海鹽,鹽是重要的物資,漢武帝在番禺設鹽官,駐南頭,並派兵駐守香港地區。漢兵駐在今天的屯門一帶,屯是駐兵,門是門戶,珠江口的門戶。屯門在珠江邊上,交通方便,前有大嶼山為其屏障,可避風;又有足夠的平地和食水,可住上千人,故屯門是漢代香港的中心。在屯門龍鼓灘和掃管笏均出土漢代戳印紋圖罐,在掃管笏還出土的半両和五銖錢共一百枚,可見漢代已有士兵和官員駐紮,更可能是官府所在地。

那時的屯門不僅駐兵,也是香港地區的中心地帶,重要人物來港都是先來屯門的,地位就像十九世紀中後期的港島,孫中山等名人來香港也是只去港島。南北朝時,來了一個名人杯渡禪師,這可算是香港史上第一位名人。傳說杯渡禪師在西元428年南遊,住在屯門青山一帶。

到了唐代,屯門的大名更在二十四史的正史出現,《新唐書·地理誌》有描述:「有府二:曰綏南、番禺;有經略軍,屯門鎮兵」,這是香港地名第一次在正史中出現。

這時候的「團門」、「段門」或「屯門山」都是指屯門一帶。公元819年(元和十四年),韓愈被貶為潮州刺史,相傳他從曾於屯門山逗留,在《贈別元十八協律六首》中,有描述屯門的詩:

峽山達颶風,雷電助推捽。

乘潮競扶骨,近岸指一髮。

兩岩雖云牢,木石互飛發。

屯門雖云高,亦映波浪沒。

可以說,從漢到唐的一千年間,屯門是香港最重要的地方。

所以,下次介紹香港早期歷史時,我們可用三句話概括:香港有六千多年歷史,早在新石器時代已是華南重要的製造中心,屯門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中心區。

●邱逸(中國文化研究院院長、香港歷史博物館歷史教育計劃顧問、香港電台歷史節目主持人、近著包括《香港極簡史》。)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