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劍鋒 香港群策匯思成員
「破窗效應」是著名的犯罪學理論,大意是輕微如「窗戶」的損毀,倘若不及時修補的話,會引起更大的犯罪行為,促使愈發嚴重的罪惡。故此,為防止局面失控,我們對於一些失序或犯罪的行為,應採取及時打擊的「零容忍」政策。
2019年,香港遭受到回歸以來最嚴重的社會失序及暴力衝擊,現在回過頭來,黑暴亂局也是層層遞進、步步升級。最初,黑暴勢力先是在互聯網發表虛假及誤導性的失實資訊,繼而在全港各區廣泛塗污,設置所謂的「連儂牆」,在社區散播煽動暴亂的訊息,導致情勢愈來愈不可收拾。至於一些刑事毀壞罪行方面,黑暴勢力最初也只是破壞港府的設施及建築物,繼而擴展至破壞政治立場不同的店舖,以至襲擊政治立場不同的市民。這種演變,亦可謂是「破窗效應」的一種反映。
香港國安法實施、完善選舉制度後,黑暴勢力表面上偃旗息鼓、雞飛狗走,但執法者始終不能輕忽,必須抱持除惡務盡的審慎態度,把黑暴勢力的苗頭撲滅於萌芽階段。令人遺憾的是,港府的個別部門似乎仍未汲取2019年的教訓,仍然對一些公然擾亂秩序的違法行為視若無睹,甚至有偏頗執法之嫌,必須引起關注。
在西貢將軍澳,有位曾多次被捕、姓鄭的前區議員,在主動辭職後,仍然頻密地在社區懸掛大量違法橫額,內容更包括鼓動市民移民等;此外,其在作為基地的慈善團體會址,亦有舉行偏離其慈善團體的性質及宗旨的活動之嫌。然而,縱然其懸掛的橫額處於食環署人員上班的必經之路,區內的法定諮詢組織成員亦曾經多次向局方投訴,相關部門卻始終視若無睹,遲遲不執法,往往容許相關橫額懸掛多個星期。違法橫額遍布在政府綜合大樓至港鐵站的路段上,政府人員不可能沒察覺,察覺後卻不執法,這究竟是有意縱容還是其他原因?別忘記,「連儂牆」的本質便是在違法的地方傳遞黑暴訊息,本質上與違法橫額並無二致,食環署是否已忘掉「連儂牆」的教訓?
據了解,將軍澳區內也曾有建設力量人士懸掛橫額違規情況,但內容上僅限於宣傳鼓勵注射流感疫苗或傳遞其他社區重要資訊的正面橫額,卻絕不會宣傳牟利活動,不會鼓吹移民,懸掛數量上亦少得多,卻往往在數天內便會被食環署人員清除,並寄出罰款單。相若的遭遇,過去也有其他愛國陣營的人士反映,例如過去便有建設力量的議員投訴食環署清除國慶旗幟「特別」迅速,似乎食環署人員對愛國陣營特別嚴苛。
新施政報告發表前夕,多份媒體傳言食環署將由食物及衞生局分拆出來、併入民政事務局之內,對此筆者是贊成的。畢竟民政局較掌握地區脈搏,與社區人士的聯繫亦較多,相信更能有效發現社區的違法宣傳品,盡快作出執法清除,讓社區不再淪為違法宣傳的戰場。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