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前在中國西南野生生物種質資源庫拍攝的離體保存庫。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芳頡 北京報道)農業農村部3月份啟動了新中國歷史上規模最大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目前取得了階段性進展。香港文匯報記者於23日農業農村部新聞發布會上獲悉,本次普查新收集農作物種質資源2.08萬份,新發現鑒定畜禽遺傳資源18個,新收集水產養殖種質資源3萬餘份。新採集豬、馬、牛、羊、鹿、駱駝等6大畜種的遺傳材料5萬份。中山麻鴨、上海水牛等瀕臨滅絕品種被重新發現並得到妥善保護。此外,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新庫今年9月份完成建設並投入試運行,總容量達150萬份,保存能力世界第一,種子可貯藏50年,技術超歐美等發達國家。

已完成2323縣普查與徵集

農業農村部種業管理司副司長孫好勤表示,今年農業種質資源普查開展以來,農作物種質資源方面已全部完成共2,323個縣的普查與徵集,畜禽方面行政村普查覆蓋率達到97.6%,水產方面普查覆蓋率超過95%。

長江刀魚因過度捕撈資源嚴重衰退,曾賣到每斤8,000元至10,000元(人民幣,下同);青藏高原的黑斑原鮡營養價值與藥用價值兼具,市場價曾一度高達每公斤上千元;福建、廣東一帶的黃唇魚,魚鰾曬乾後價格比黃金還貴……不少水產種類因過度捕撈、資源衰退、繁殖困難等因素瀕臨滅絕。今年的農業種質資源普查中,水產種質資源全國性調查為史上首次,這些皆在本次普查中被收集保護。

種子素有農業「芯片」之稱,這兩年來,「種業翻身仗」一詞高頻「露臉」。孫好勤介紹,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建在中國農科院作物科學研究所,新庫已於今年9月份建成並投入試運行,具有容量大、保存方式完備、技術先進等三個特點。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容量150萬份

孫好勤表示,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總容量達到150萬份,保存能力位居世界第一,可滿足今後50年全國農作物種質資源安全保存、鑒定挖掘和新品種培育等重大需求。保存方式上,基本實現了種子的低溫、超低溫保存,還可以保存試管苗和DNA,覆蓋了世界上所有植物種質資源保存方式。保存技術達到或者優於聯合國糧農組織標準,保存全過程實現了智能化、信息化,保存壽命在全球是最長的。

目前,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保存體系涵蓋了1個長期庫、1個復份庫、10個中期庫和43個種質圃。長期庫是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新庫,主要負責長期戰略保存的任務,是整個保存體系的核心。復份庫建在青海,承擔着備份保存任務。中期庫分布在北京、黑龍江、河南等8個省市,負責對外分發共享,以及向長期庫、復份庫輸送資源。種質圃布局在全國38個科研院所和高校,主要是解決果樹等無性繁殖作物種質資源保存問題。

四個國家級種質資源庫進展

●國家農作物種質資源庫:今年9月份完成建設並投入試運行,總容量達150萬份,保存能力世界第一,種子可貯藏50年,技術超歐美等發達國。

●國家畜禽種質資源庫:今年7月份已批准立項,明年將開建,總建築面積1.4萬平方米,保存容量可突破2,500個品種,超低溫保存精液、胚胎、細胞等遺傳材料可超過3,300萬份,屆時將位居世界首位。

●國家海洋漁業生物種質資源庫:今年10月份正式投入運行,是迄今為止國際上投資規模最大、種類最豐富、設施最先進的海洋漁業種質資源庫,保存能力達35萬份,可基本保存世界上所有海洋漁業資源。目前已經保存資源10萬份。

●國家農業微生物種質資源庫:升級改造有關工作開始啟動。

整理:香港文匯報記者 任芳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