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志勝 港區全國政協委員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會長

立法會換屆選舉進入激烈競爭階段。觀察提名期至今的競選過程,多元包容、理性議政是今次立法會選舉的一大特色,各候選人不論在街頭或在選舉論壇,都傾力向選民宣傳政綱,介紹治港理念,比拚個人實績,成為未來高質量立法會辯論的縮影,引發市民對良政善治的熱切期待。新選舉制度帶來新選舉文化,能以民主推動民生,展現良政善治新局,積極爭取市民信任,就是在新選制下脫穎而出的勝選之道。各候選人更須牢記參選初心,發揮愛國者才華才能,切實提升議政水平,以建設香港為民謀福政綱,吸引更多市民參與這場具有標誌意義、史無前例的香港特色民主選舉,共同創造歷史。

不同界別的立法會換屆選舉候選人,近日密鑼緊鼓開展競選拉票活動,既積極開設街站,又頻密參與大大小小的選舉論壇,香港社會的立法會選舉競選氣氛越來越濃烈,引起社會各界廣泛關注和期待。

論政專業理性體現新選制優勢

候選人資格審查委員會日前完成審查所有立法會換屆選舉候選人的提名,不同政治背景、不同社會界別階層人士齊齊「入閘」,不僅確保「入閘」者不持分裂立場,反中亂港者不再入局,參選人將可專心競選,而且候選人背景符合均衡參與及廣泛代表性,體現中央「愛國者治港」不搞「清一色」的要求,充分彰顯新選制下的立法會選舉保持多元包容的民主特性。把握機會參與今次立法會選舉的候選人,立志成為代議士、推動民生民主更好發展,可以透過良性競爭的多元競選平台,展現愛國者的才華才能。這對有意從政人士而言,都是一次重要的政治歷練,必須好好珍惜,在競選中積極作為。

在愛國者的共同利益立場下,各候選人論政更專業理性,熱誠抱負更強烈,發揮了新選舉制度多元包容的制度優勢。從提名期的熱身階段,到現在各候選人埋身比拚政綱的激烈階段,可以看到選舉期間出現大大小小的思想碰撞,整個選舉過程湧現大量新思維、新建議,治港理念推陳出新,辯論質量高,觀點火花四濺,候選人專注於政綱誰更好、治港理念誰更能代表市民利益,鬥破壞、鬥抹黑的手段不再復見。在街頭的競選單張,羅列候選人傾聽民意、精心撰寫的政綱,滿載候選人沉甸甸的治港熱誠,是一張張如何推動香港更好發展的答卷,這種充滿正能量的競選風氣,反映了社會由亂及治的積極訊號,市民樂於見到。

推動香港發展是選舉重要課題

在良政善治新時代,選民已經厭倦立法會多年來的「拉布」阻撓和議會暴力,渴求政治新風。完善選舉制度的最終目的是為了發展。如何推動香港發展,是選好今次立法會選舉的最重要課題。把立法會選舉過程變成治港理念大熔爐的喜人現象,是未來高質量立法辯論的縮影,可以觸發市民渴望立法會回歸專業理性、香港返回發展正軌的熱切期望。候選人適應新選舉文化,以惠民生貼地氣的優質政綱,展現以民主推動民生、解決實際問題初心,積極爭取市民信任,就是在新選制下脫穎而出的勝選之道。

所有愛國愛港候選人包括符合愛國者條件的不同政治光譜參選人士,都要保有為市民服務的競選信念,緊扣發展宗旨,用心用情為民辦實事好事。一方面,要深入體察民情,透過宣傳物品和選舉論壇與選民積極互動,把新選制下推動社會良政善治的正能量,在社會傳揚開去,拉動支持共同推動政策落地;另一方面,要時刻把是否有利於促進香港繁榮穩定、有利於社會政治保持穩定牢記心中,從不同界別、不同階層採納民意,優化政綱,凝聚香港社會最大共識。期待各立法會選舉候選人切實提升議政能力和水平,推動社會各界齊心協力聚焦發展經濟、改善民生,共同實現香港市民所期待的良政善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