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安平
近日,美國總統拜登稱,正在考慮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所謂「外交抵制」,即拜登本人與美國政府代表團將不參加明年2月北京冬奧會的開幕式,但允許美國運動員來中國參加比賽。雖然中美元首剛剛舉行過視像會議,外界認為兩國關係有所緩和,但拜登「翻臉比翻書還快」,顯示外界對中美關係改善的期待過於樂觀。
此前,美國媒體在中美兩國元首會晤前吹風,預測習近平將邀請拜登出席北京冬奧會。但會後兩國官方發布的通稿顯示,雙方似乎沒有在會晤中提及冬奧會相關事宜。美國的算盤落空,少了一個向中國討價還價的機會。會後,拜登以所謂的「中國新疆人權」等問題為由,主動提起考慮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
抵制奧運會損害運動員利益
其實,這不是美國政客首次就冬奧會議題向中國發難。今年五月,美國眾議院議長佩洛西以中國「侵犯人權」為由,呼籲美國對2022年北京冬奧會進行外交抵制;七月,美國前副總統彭斯提出,拜登應以冬奧會為條件要挾中國,以讓中國無條件答應美國引領的新冠病毒溯源調查,如若中國不答應,則要求國際奧委會取消北京舉辦奧運會的資格;十月,美國共和黨聯邦參議員馬爾科·盧比奧、美國眾議院外交事務委員會成員克里斯·史密斯二人聯名向國際奧委會致函,要求延期舉辦北京冬奧會,並呼籲禁止中國隊參賽。
「抵制奧運會」具有強烈的政治對抗意味。歷史上,美國曾以前蘇聯1979年入侵阿富汗為由,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發起全面抵制,不僅沒有派遣官員,連運動員也沒有參加奧運會。1984年,前蘇聯還擊美國,也全面抵制洛杉磯奧運會。兩國相互抵制奧運會,被視為冷戰時期美蘇對抗的一個縮影。
抵制奧運會無益於解決任何國際問題,只會加劇意識形態對抗,最終損害的還是運動員的利益。對運動員來說,無法如期參加奧運會,會使多年辛苦訓練的成果不能得到體現,錯失奪得奧運獎牌的機會,為其運動生涯帶來難以彌補的遺憾。
當下,美國反覆炒作「抵制冬奧會」的話題,更像是一齣「自說自話」的獨角戲,實際上中方迄今並未公開邀請美方官員參加冬奧會。美國所謂的「抵制」也只是一種對中國施壓、進行試探的手段。國際奧委會副主席于再清指出,所謂的抵制基本上屬於胡說八道,放兩句狠話的有,真抵制的沒有。
雖然是「放狠話」,但美國也未曾像對1980年莫斯科奧運會一樣發起「全面抵制」,而是限定「外交抵制」北京冬奧會,以避免與中國產生激烈對抗。這倒是與此前拜登表達「不打新冷戰」的態度相吻合,但是否「言由心生」,還得看美方的具體行動。
奧委會認可冬奧會籌辦工作
面對美國的「小動作」,中國外交部發言人趙立堅最近回應,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是世界各國冬奧運動員的舞台,他們才是真正的主角。將體育運動政治化有違奧林匹克精神,損害的是各國運動員的利益。
縱觀國際社會,「抵制冬奧會」的聲音並非主流。國際奧委會對北京冬奧會的籌辦工作高度認可,俄羅斯總統普京據稱已受邀參加北京冬奧會開幕式。十月底在意大利羅馬召開的G20峰會會議宣言表示:「我們期待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這是來自世界各國的運動員競技的重要機會,也是人類韌性的象徵」。該宣言投票時獲得了18比2的壓倒性勝利,2張反對票來自美國和加拿大,可見美國想要抵制北京冬奧會的企圖不得人心。
現在距離北京2022年冬奧會開幕已不足百日,相關籌備工作已進入倒計時衝刺階段。冬奧會競賽場館及奧運村早已完工,國際測試賽賽程過半,測試工作進展順利。北京2022年冬奧會第一版《防疫手冊》已發布,經測試賽證明防疫舉措科學有效。中國人一向熱情好客,相信會為世界帶來一場安全而精彩的體育盛會。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