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 郊
慈母手中線,
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
《遊子吟》是唐代孟郊晚年所寫的一首五言詩。孟郊一生窮困潦倒,早年漂泊無依,直到五十歲時才在溧陽謀得一個職位,終於能迎接母親到來一起生活,共敘天倫。在不盡人意的人生旅途中,他愈發感到親情的可貴,於是滿懷深情地寫了這首母愛的頌歌。
詩人選取當時一個典型的生活細節——慈母為兒子趕製衣服,將母愛這樣抽象的感情,具體地表現出來。詩的開頭兩句,即點明了「慈母」與「遊子」之間的關係。母親手中的紗線,變成了兒子身上的衣服,「線」和「衣」兩個字,把母子二人的心緊緊地連繫在一起。第三、四句直敘慈母愛子之心,「密密」二字,傾注着母親給兒子的全部關懷和愛護之情,她不知疲倦地辛勤勞作,母愛便寄託在細密的一針一線之中。最後兩句全用比喻,寫兒女對母親的感情。春陽的薰育無微不至,孝子的心意卻細如原野上的小草,日日接受陽光的照射,縱有感謝陽光之意,但對比起陽光照射的偉大,實在微不足道。詩人以「寸草」不能報答「春暉」的照顧,比喻子女難以報答母親的恩情,這樣的心意,是用反問的語氣和句式提出,再正面地作出回答,給人深刻的啟示。
這首詩語言通俗,風格淳樸,但藝術表現方法並不粗陋,一、二句對偶,三、四句用疊字,五、六句設問、比喻兼用,使詩歌更具感染力。
賞析由不同的專家、學者撰寫,教育局修訂;書法由陳用博士撰寫。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