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冬後,冬天來臨,一些體質虛寒的人都如臨大敵,因為當他們受寒後往往比一般人更易出現不同的不適,包括感冒、咳嗽、眩暈、關節痛等,因此,現在筆者會從中醫角度,簡單介紹寒邪的特性及冬天常見病的處理方法,希望讓各位讀者能有效順應天時,度過一個健康的冬天。 ●文︰香港中醫學會註冊中醫 彭愉康博士 圖︰ 彭愉康博士、資料圖片、網上圖片

寒邪的特質,其實以寒冷、凝滯、收引為基本特質,當中包括寒易傷陽、寒性凝滯及寒性收引。

一·寒易傷陽:寒為陰邪,當陰寒偏盛,很容易損傷人體陽氣。陽氣受損,全身或局部可出現寒象,例如感冒時出現怕冷;寒邪直中腸胃,則可出現泄瀉清稀,脘腹冷痛等;肺部受寒,則表現為咳嗽痰稀;寒傷脾腎,則運化水液失常,表現尿清便溏、水腫腹水等。

二·寒性凝滯:凝滯,即凝結阻滯的意思。人身氣血津液的運行,需要倚靠陽氣的推動。當寒邪侵入人體,經脈氣血失於陽氣推動,氣血凝結阻滯,不通則痛,故疼痛是寒邪致病的重要特質。因寒而痛,得溫則減,遇寒痛增。

三·寒性收引:收引,即收縮牽引。寒性收引是指寒邪具有收引拘急之特性,例如寒客關節,則筋脈收縮,以致屈伸不利。

寒邪處理方法

當我們認識了寒邪的特質,對我們如何處理冬天常見病有更大的幫助,現介紹如下:

風寒感冒

症狀:以發冷為主,可能少少怕熱,多數無汗,頭痛,全身肌肉痠痛,鼻塞流清涕,喉嚨痕,咳嗽,痰稀薄色白。

治法:辛溫解表,宣肺散寒。

食療:薑茶

做法:

1. 生薑去皮切成大片,紅糖按個人口味準備少許,不用紅糖療效更好;

2. 按個人接受程度將薑片及水加入煲中,大火煮滾,

3. 如加入紅糖,可轉小火,待紅糖完全溶掉後便可飲用。

風寒咳嗽

症狀:以寒咳為主,咳聲較重,喉癢,痰稀薄色白,可伴鼻塞流清涕,怕冷。

治法:疏風散寒,宣肺止咳。

食療:陳皮茶

做法:

1. 把一片陳皮放於茶壺的茶葉隔,把滾水倒於茶壺中;

2. 一分鐘後將茶壺的水倒出不作飲用,只作洗掉陳皮上的雜質;

3. 再把滾水倒於茶壺中,是次可按個人的喜好控制泡茶的時間長短;

4. 將茶倒到茶杯中飲用。

血虛眩暈

症狀:血虛體質,遇寒時血虛眩暈表現更明顯,可包括頭暈目眩,動則加劇,遇冷遇勞飲生冷等則加重,面色蒼白,指甲色暗淡無華,易攰等。

治法:補養氣血,健運脾胃。 家居保養:紅棗水

做法:

1. 把每粒紅棗切開兩半,共5粒紅棗放於茶壼的茶葉隔,把滾水倒於茶壺中;

2. 一分鐘後將茶壺的水倒出不作飲用,只作洗掉紅棗上的雜質;

3. 再把滾水倒於茶壺中,是次可按個人的喜好控制泡茶的時間長短;

4. 將紅棗水倒到杯中飲用。

血虛失眠

症狀:血虛體質,遇寒時失眠表現更明顯,可包括多夢,容易醒,醒後難再眠,容易忘記事情,四肢無力等。

治法:補益心脾,養心安神。 食療:龍眼肉水

做法:

1. 把8粒龍眼肉放於茶壺的茶葉隔,把滾水倒於茶壺中;

2. 一分鐘後將茶壺的水倒出不作飲用,只作洗掉龍眼肉上的雜質;

3. 再把滾水倒於茶壺中,是次可按個人的喜好控制泡茶的時間長短;

4. 將龍眼肉水倒到杯中飲用。

寒邪客胃

症狀:平素脾胃虛寒,當飲食生冷後可出現急性胃痛,得熱痛減,遇寒痛增,口淡,不欲飲,無胃口等。

治法:溫胃散寒,理氣止痛。

食療:紫蘇葉水

做法:

1. 把3片紫蘇葉放於茶壺的茶葉隔,把滾水倒於茶壺中;

2. 一分鐘後將茶壺的水倒出不作飲用,只作洗掉紫蘇葉上的雜質;

3. 再把滾水倒於茶壺中,是次可按個人的喜好控制泡茶的時間長短;

4. 將紫蘇葉水倒到杯中飲用。

虛寒泄瀉

症狀:當人體受寒時,尤其是腹部受寒,可出現泄瀉清稀,甚則屙水,腹痛腸鳴,食少等。

治法:健脾益氣,和胃滲濕。

食療:扁豆淮山煲排骨

材料:淮山15g,芡實15g,熟薏米15g,白扁豆15g,排骨半斤

做法:

1. 先用水浸泡淮山,扁豆、芡實及薏米;

2. 排骨洗淨汆水,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加水12碗;

3. 用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兩小時,加盬調味即可。

脾虛水腫

症狀:因寒凝,水液不能正常運化而出現水腫,以腰及雙下肢為主,按之凹陷不易恢復,脘腹脹悶,食少,大便易爛,面色不華,小便量少等

治法:溫陽健脾,化氣利水。

食療:茯苓黃芪煲瘦肉

材料:茯苓30g,黃芪10g,生薏米30g,陳皮1片,瘦肉半斤

做法:

1. 先用水浸泡茯苓、黃芪、薏米、陳皮;

2. 瘦肉洗淨汆水,然後將全部用料放進湯煲內,加水12碗;

3. 用大火煲滾後轉慢火煲兩小時,加盬調味即可。

虛寒痛症

症狀:寒性收引,當肢體關節受寒時,經絡不通,可致疼痛,甚至關節屈伸困難,遇冷痛甚,得熱則减,痛處固定,皮色不紅,觸之不熱等。

治法:溫經散寒,祛風除濕。

食療:熱敷患處

做法:

1. 用暖包或熱水袋熱敷痛處,每次5分鐘,熱力以不灼傷身體為度。

當大家初起不適時,可以試試以上的食療,如果仍然不適,就應該立即諮詢你們的家庭中醫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