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家駿 中學教師 教聯會副主席 港區全國青聯委員

上星期,美國勞工部公布最新數據,顯示10月的綜合消費物價指數大升超過6.2%,比預期中的更高,達到31年來的最高水平。該數字涵蓋了食品、交通、房屋支出等主要日常生活開支的物價,是國際上衡量通貨膨脹的主要指標。

一般而言,綜合消費物價指數超過3%,即被視為出現通貨膨脹,而超過5%則已經屬於嚴重的通脹。因為指數涵蓋的物品基本上等於我們的生活開支,上升6%等同於總體生活成本比上月提高6%,同時也代表美元的購買力在下降。其中與2020年相比,美國肉類、蛋、家禽、魚類的價格上升了一成,油價更升至13年來的最高位,這樣高的通脹往往會帶來社會不穩等負面影響。

美國經濟現正面臨不發鈔就會崩潰,但發鈔又無可避免地面對巨大的通脹的局面,所以美聯儲唯有在過去一年多的時間內大印鈔票,所印的鈔票居然比美國立國以來240多年的總和還要多,這些都是美國咎由自取。自特朗普執政開始,美國對中國實施貿易戰、加徵關稅,令中國廉價商品減少進入美國市場,日用品價格紛紛上漲。同時,在剛剛重新加入的氣候峰會中,美國向國際產油大國俄羅斯和沙特阿拉伯提出諸多不切實際的要求,令能源大國「無法」增產,從而減低美國國內油價。兩大類商品的價格預期不斷上升,令美國消費者信心指數跌至10年來的新低。

在二十一世紀全球一體化的浪潮中,國與國之間原本是走向互利共贏的關係,唯獨是美國,無論在特朗普還是拜登執政下,都奉行「美國優先」政策,向我國大打「香港牌」、「新疆牌」甚至最近的「台灣牌」,激化國際關係。但同時間,美國又與中國頻密進行經貿往來,尤其是國債和日用品市場等等。正如德國諺語所說:「一個人的努力是加法,一個團隊的努力是乘法。」美國屢屢實行單邊主義,自以為可以影響世界大局,但實際上是與世界潮流背道而馳,不只無法助力世界發揮協同效應締造美好的未來,自己更會自身難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