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烤鴨。 網上圖片

何冀平

北京烤鴨,最早叫燒鴨。北京常旱,並不產鴨,唯有京西有運河之故,漸漸匯出一片水域,又有玉泉山下來的山泉匯集,水質特佳,便養起南方的水稻和鴨子來。鴨種來自南方,一般都是偏瘦,適合煲湯燉煮,不適合烤,於是御廚便設法炮製。

原來,最早要吃烤鴨的是宮廷,想來是看了明朝宮中食譜,曾在南京定都的皇帝常吃鴨子的原故,鴨子的做法中有烤鴨。以吃牛羊肉為主的滿清皇族,入主中原之後,也是吃鴨比吃雞多,這是受了漢族中醫養生的影響,鴨比雞清涼有益。

宮裏的大廚聯合鴨農,想出一個高招兒:「填鴨」。把飼料加水搓成條,像一條條粗香腸,強行塞入鴨口,塞得肚皮就要撐破為止,關進窄小的棚子,幾十上百隻鴨擠在一起,不能活動,只給水喝,再天天填餵,當然不出十來天就變肥。這樣的填鴨又肥又嫩,皮下脂肪特厚,專門用來烤。以前「填鴨」只有北京有,現在全國各地都有烤鴨,但全世界的「全聚德」烤鴨,鴨坯必是來自北京,不用其它鴨替代。

疫情下,香港餐館生意不如以前,都要想出些新花樣新菜式招攬客人,「片皮鴨」就是其中的一種。烤鴨費工費料,有一大堆講究工序,不照着樣做,烤出的鴨子不像樣不好吃。一般餐館,沒有烤爐,沒有填鴨,沒有掛爐烤鴨的整套設備,就想出一種簡便的作法,叉燒烤鴨,一堆炭火一根鐵叉,也能做出類似的「烤鴨」,用的是沒有「填」過的普通鴨子,也能烤出烤鴨,也有一層脆鴨皮。

「片皮鴨」,自然得片,一位店堂大姐大,站在店堂中央,用一把切菜大刀,把烤好的鴨子片出大約十來塊,配上餅和醬上桌。大姐當然不知道,正經的烤鴨要片出103片,必須片片帶皮有肉,這個功夫是一個烤鴨技師苦學多年的本事,當年「全聚德」在紐約華盛頓開舖,是要掛出招牌來的。最早北京的一鴨三吃是噱頭,烤鴨卷餅外加鴨油蒸蛋羹、鴨骨熬白菜,現在多了一味椒鹽鴨架,花樣還可以更多,但懂得吃的,會把鴨骨架打包,鴨架上的肉很多,回家自己煲湯,也可以煲鴨湯打滷,加上冬菇木耳黃花吃打滷麵。

本港的片皮鴨也可以加少少錢把鴨骨架打包,但煲出鴨湯的味道不好,不呈濃湯不夠香厚,索然寡味。看來,是和鴨子的品種養育有關,不是填鴨,不是喝京西水域的水長大,烤前的功夫,烤製的工序,烤爐的講究,木炭的質地,有一樣不同,都不能算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