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 林
升入初中那年,哥哥送給我一本《唐詩三百首》。時隔多年,已經記不清封面上的圖案形狀,但我敢確定,它的整體色彩是藍色。一眼看過去,只覺藍汪汪的,像大海一樣深邃。這本書是流傳甚廣的「蘅塘退士」定本。
蘅塘退士何許人也?據考證,他是清朝年間江蘇無錫人,姓孫名洙,字臨西,別號蘅塘退士。孫洙在乾隆十六年中進士,曾任山東鄒平知縣、山東鄉試考官、江寧府儒學教授等官職。孫洙的妻子徐蘭英也是名氣頗大的江南才女。二人同聲相應,同氣相求,於乾隆二十八年,夫妻達成共識,共同編纂《唐詩三百首》作為家塾課本。
我剛見到這本唐詩,真是奉若至寶。得了空,我就拿在手裏,搖頭晃腦讀前面的那幾篇五言古詩。我首先讀到張九齡的《感遇》二首,讀的次數多了,自然默記於心。
有一次,我和一個女同學互考識字能力,她問我「葳蕤」二字如何唸?我樂不可支,直接背誦了《唐詩三百首》首篇在她面前顯擺。「蘭葉春葳蕤,桂華秋皎潔。欣欣此生意,自爾為佳節。誰知林棲者,聞風坐相悅。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蘭花和桂花,不負韶華,點綴春秋。它們的美麗,引來無數愛慕者。風雅者,吟詩作賦;風流者,隨手攀折。蘭桂吐露芳華,並不是為了取悅世人,它們遵從自己的內心,為了開而開,沒有任何功利性。這就是所謂的「行芳志潔」。身處窮鄉僻壤,只能耳聞,不能目睹。我曾經想像了無數次蘭桂的美好姿態,直到多年後,有能力養花種草了,才有緣親自侍奉它們。
當年,我的學詩熱情大概持續了個把月,忽而消停了。能背誦的也只有前面的幾首,後面的連標題也記不住,遑論內容。家裏窮,沒有書櫥,也沒有專門存書的地方。那天,我把這本《唐詩三百首》從我的布書包裏扯出來,隨手塞到了炕席底下。晚上,哥哥上炕剛一躺下,覺得身下硌得慌,順手拿出「障礙物」一扔。
第二天早上,我悲哀地發現了一個不可更改的事實:我曾經嶄新的、高雅的《唐詩三百首》,它毫無尊嚴地躺在了灰色的陶瓷便盆裏。我對這本書還是有點感情的。我當機立斷把它放進清水裏沖洗了若干遍,晾曬在一個小馬扎上。等風乾了,它已經皺皺巴巴,別別扭扭。沒有人對它感興趣了,它最終的命運是和柴草一起進入了土灶,自此灰飛煙滅。
成家立業後,隨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裏有了多餘的錢款。買了三居室的新房,裝修時,我把其中一間小臥室改造成了書房。書房,藏書之寶地也,我渴慕已久矣。我原有的書籍不多,五節書櫥只填滿了兩節半。閒着的幾個書龕,很是空虛寂寥。某天,我騎上電動車,揣着鈔票,興沖沖進了新華書店。志在必得,大買特買,我的第二本《唐詩三百首》夾雜在一些散文書籍裏,來到我的書櫥安家落戶。它充實着書櫥,書櫥也成了它的陪襯。看着這本養尊處優,不由得感慨早先那本命途多舛。就像古人所說的「飄茵落溷」,花兒朵兒們或者飄在茵席上,或者落在糞坑裏。萬般皆是命,半點不由人。
現代人活得真是愜意,社會主義的好,顯而易見。兩下相較,書本的地位,成了一個悠久的見證。我新買的這本《唐詩三百首》,封面是米黃色,圖案很古樸。一輛土黃色古代二輪馬車,被一匹駿馬拉着,正在奮蹄。車上模糊的身影,應該是兩位儒者,藉着噠噠的馬蹄聲,他們把知識從遠古傳輸到了現代。
看了序言,才知道這本也是清朝蘅塘退士的選本。作家王蒙說:「最能表達漢語特色的,我以為是中國的舊體詩。一個懂中文的華人,只要認真讀一下《唐詩三百首》,他或她的心就不可能不中國化了。」說得真好。中國化是什麼?那是只有受了中華文化的熏陶,才能秉持的獨特文化氣質。中國文化能讓人腹有詩書氣自華,也能讓人心有錦繡吐蓮花。《唐詩三百首》是經典文化書籍,它是從幾萬首唐詩精品中精選出來的膾炙人口之作,是國粹,也是中國人的精神食糧。我發誓要將它全部收入腦海中,不能再像上次那樣不了了之。
有一年夏天,我為了健身,每天晚上堅持跟隨快走團沿體育場跑道走十多圈。我把唐詩寫到硬紙片上,每晚帶一首抓在手裏,走一會,看一看。這要感謝體育公園高高在上的路燈,藉着它們的光亮,我掃一眼,默誦一句。如此這般,我每天晚上都能熟記一首詩。古人鑿壁偷光,今人走路借光,整個夏天,我健身學詩兩不誤,日子過得好充實。秋天的時候,我回老家照顧臥病在床的父親。利用父親安眠的間隙,又把餘下的唐詩學完了。
《唐詩三百首》並不是整整300首,我學的這本唐詩,曾經清點過一次,總共是317首。我背誦唐詩不是很熟練,默寫卻是毫無障礙。有一天,我當着孩子的面,默寫了白居易的《長恨歌》和《琵琶行》,幾乎一字不差。這可是唐詩中最有特色、篇幅最長的兩篇名詩。我的孩子佩服極了,向我豎起了大拇指。那一刻,我感到無比自豪。耳濡目染,孩子也愛上了讀唐詩。她信誓旦旦說,一定要超越我,把《唐詩三百首》背得滾瓜爛熟。我說,孩子,等你真背誦順溜了,咱就去央視的《詩詞大會》亮亮相去。孩子說,只會背誦300多首唐詩,那是去丟人現眼,咱可不去自找沒趣。瞧,多有自知之明。
中華文化,博大精深,《唐詩三百首》只是大海裏的一朵小浪花罷了。唐朝的精美詩詞,能彪炳千秋的,也有一萬多首呢!一本《唐詩三百首》,無數生活小快樂。書香社會,經典多多,有一種經典,叫《唐詩三百首》,讀它千遍也不厭倦。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