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外媒報道,華府官員稱,計劃明年1月起在全球投資5個至10個大型基建項目,以抗衡中國的「一帶一路」倡議。對此,中國外交部發言人汪文斌表示,全球基礎設施領域合作空間廣闊,各類相關倡議不存在相互抗衡或彼此取代的問題,希望美方實實在在行動,推動世界各國共同發展振興。全球基建是惠及第三世界、促進國際社會互利共贏的公共項目,中美理應同擔責任;美國以地緣政治、零和博弈的過時冷戰思維對待全球基建,不僅無損「一帶一路」受到國際社會歡迎的大勢,反而會因意識形態掛帥而令國際社會對美國計劃避之則吉,計劃恐將「爛尾」收場。

美國計劃雖宣示「協助中等收入和低收入國家建設基礎設施」為核心目標,背後企圖卻昭然若揭,一經推出即被解讀為針對中國「一帶一路」倡議的「西方方案」,甚至是特朗普政府打壓中國策略的升級版。美國欲拉攏盟友在全球基建上抗衡中國,弱化「一帶一路」的全球影響力,其實是把全球基建當作政治武器,把盟友綁上「戰車」,開闢壓制中國的「新冷戰」戰場。

中國自2013年提出「一帶一路」倡議以來,堅持共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之路,與「一帶一路」沿線國開展、深化基礎建設、能源、通信、農業等全方位合作,創造了數以百萬計工作崗位,惠及各國民眾。截至2021年3月,中國已經與141個國家和31個國際組織簽署了200份共建「一帶一路」合作文件。實踐證明,「一帶一路」倡議不僅符合經濟發展規律,也符合人類社會發展的歷史邏輯,促進各國形成更加緊密的利益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命運共同體。

美國作為全球最發達、綜合實力最強的國家,若從協助發展中國家出發,運用自身優勢為全球提供高質量公共產品,與中國各盡其力推動國際社會解決發展問題,中美及受助國以至各方都能受惠。可惜,美國的全球計劃尚未啟動,就迫不及待表明計劃是為了抗衡中國、抵消「一帶一路」影響力。這種飽含政治圖謀、以擴張美國霸權為目的的基建計劃,完全違背命運與共、合作共贏的世界潮流,怎麼可能受到世界的歡迎。

美國國務卿布林肯曾在記者會談及「一帶一路」與「重建美好世界」的區別。布林肯稱,對全球中低收入國家的基礎設施進行投資是必要的,但競賽必須「逐優而非逐底」。有分析指出,布林肯的言外之意,美國的基建援助將以人權、民主等美式價值觀作為「附加條件」。美國憑什麼自信認為,發展中國家會放棄無附加條件的「一帶一路」 ,而選擇美國「價值觀驅動」的基建計劃?更何況,美國及西方如今深陷經濟危機,債台高築,製造業空心化,美國的加州高鐵已成爛尾工程,美國有何財力能力協助發展中國家搞基建?

全球基建是一項投資龐大、牽涉廣泛的國際合作項目,並非任何大國能夠獨攬。如同應對氣候危機需要中美聯手、引領全球合作一樣,美國應跳出零和競爭思維,尋求中美在全球基建等領域開展互利合作,發揮各自優勢,造福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