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 珏

粵港澳大灣區的橫空出世,為區域文藝合作創新帶來廣闊舞台。當年我在紐約茱莉亞音樂學院求學,親身感受到紐約灣區沿海經濟和文化齊頭並進,灣區經濟文化帶已經成為許多世界級城市發展的共同趨勢。

近日,首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又在廣東省珠海市舉行。廣東省文聯、中國文聯香港會員總會(香港文聯)、澳門中華文化聯誼會和廣州、深圳等大灣區9個城市的文聯共12家單位代表,共同簽署了《粵港澳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成員單位合作備忘錄》。未來將通過峰會這一合作機制推動大灣區文藝交流、合作與創新,打造優質文藝展示平台,提升大灣區文藝影響力。

因為疫情防控需要,香港文聯只能通過視頻連線形式參加了峰會。我也受邀在香港現場參加了大灣區這一文化盛事。對於大灣區文藝合作共享、輪流召集舉辦的形式,我早在幾年前的全國政協提案已經提出類似的構想。我多次在提案中提出,要成立大灣區文化委員會統籌推進區內軟實力的合作、發展、推廣。去年的政協提案又提出由國家文化旅遊部牽頭,粵港澳三地政府聯合承辦粵港澳大灣區青年藝術節,另外成立大灣區藝團夥伴計劃和藝術院校姐妹配對計劃,鼓勵香港、澳門和內地青年藝術家跨區域交流,互惠互利。

此次大灣區合作峰會機制的設立,呼應了我長期奔走呼籲的設想。峰會的創始成員單位未來可以按商定順序輪流召集組織,峰會定位成交流合作、共建共享的優質平台,自此大灣區的文藝合作進入嶄新的局面。

不過萬里長征第一步,好的政策還需群策群力、落到實處。中國古代清初思想家唐甄在《潛書·權實》中說「以實則治」,講的就是要付出實際勞動才能天下太平。對於灣區的文藝工作者和廣大的觀眾,如何使得他們能從大灣區的文藝合作發展中得到實實在在的滿足和幸福,才是關鍵所在。

在我看來,大灣區城市在文化資源方面各有所長,未來協作創新是大有可為的。我曾經兩次率領香港弦樂團代表香港特區到內地大灣區城市交流演出,感覺在音樂教育方面香港有自身的優勢,不論是國際化的音樂教育師資,還是培訓學校和演出舞台,都能使得學生得到很好的國際化專業訓練。而廣東的音樂教育資源,獨立的音樂學校只有星海音樂學院聲名在外,其他只是在學校裏開設音樂專業,在國際化教學方面還有提升的空間。另一方面專業樂手只能在香港演出則又有局限性,大灣區廣闊的演出市場將為香港樂手提供很好的專業發展機遇。如果把兩者優勢結合,就能在大灣區的文藝發展空間走出一條新路,也讓更多的參與者收穫實惠。

不過當前大灣區文藝融合創新最急需解決的,還是和內地盡早「通關」,便利兩地文藝界的來往與合作。2022年下一屆大灣區文藝合作峰會將在廣州舉辦,我殷切期盼屆時兩地已自由往來,峰會所有成員單位都能在現場實現大團圓,共譜明日華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