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股票分析師協會理事曾永堅

A股及港股近期皆受市場憂慮中國經濟增長放緩速度加快所困擾。儘管中國10月份的出口表現有助紓緩相關顧慮,但製造業相關數據展示內地經濟確實面臨下行壓力有增無減的風險。故此,市場主流看法預計中央政府將於六中全會後加大穩增長政策的力度,包括進一步推行針對性的擴充財政政策以及定點寬鬆貨幣政策。

中國官方製造業PMI連續兩個月跌穿50盛衰分界線,10月份的數值(49.2)更遜於市場預期。近幾個月以來,製造業PMI下行幅度較大,整體趨勢和幅度類似2018年,但供給衝擊特徵明顯強於2018年,這體現於生產下滑幅度高於新訂單。10月生產按月下滑1.1個百分點至48.4,而新訂單按月下滑0.5個百分點至48.8。

至於10月份的財新製造業PMI分類數據則展示,生產下降幅度高於新訂單,當中高耗能行業受限電限產影響繼續拖累整體PMI,而供應商配送時間進一步延長,價格指數繼續上升,庫存下降幅度加大,中下游小企業持續承壓。上述數據皆顯示出供給衝擊程度進一步上升,或已創歷史新高。

中小企景氣度仍較低

相關數字反映出,當前中小型企業景氣度較低,尤其小型企業生產經營仍面臨多重困境。內地大型投行中金對此認為,面對創歷史新高的供給衝擊,近期政策一方面聚焦於緩解電力供需矛盾,從沿海八省電廠動力煤庫存可用天數來看,已經較前期低點有所上升。

另一方面,減稅降費等財政政策也在持續發力,近日國常會部署對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等實施階段性稅收緩繳措施,進一步加大助企紓困力度,官方預計可為製造業中小微企業緩稅2,000億元人民幣左右;同時提出「要抓緊研究下一步對市場主體的規模性減稅政策,適時有針對性加強宏觀預調微調,回應市場主體關切」。(筆者為證監會持牌人士,未持有上述股份權益)

本版文章為作者之個人意見,不代表本報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