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關和警方近來屢破市值過億元的販毒案,反映跨國販毒集團偷運毒品的模式因勢改變,背後主要原因包括疫情影響到運輸成本和船期不定,本地市場需求和散貨途徑多元化,以及毒販「囤貨」被執法部門截斷貨源。以往以空運毒郵包及人體藏毒等「螞蟻搬家」式走私販毒模式已行不通,以今年本港執法部門破獲的跨國販毒案看,以海路集裝箱、以普通貨物掩藏毒品入口香港的個案佔絕大部分,而且以可卡因為主,主要來自南美洲巴西、厄瓜多爾,中美洲墨西哥及東南亞國家。

毒販轉為用海運方式大量偷運毒品,主要有幾方面原因:一來香港海關加強抽查空運來港的毒郵包及高風險地區空運貨物,二來疫情下空運成本提高及無法大量偷運,毒販改用遠洋貨船將毒品收藏在普通貨物的貨櫃內。據消息人士指出,近期毒販多以海路偷運毒品,除了執法部門因應物流情況的改變加強情報分析和抽查外,也不排除和船期有關,由於疫情影響下海上運輸的船期不準,各路毒販可能都集中在一段時間提早訂下船期,且每次運送大量毒品,企圖利用本港每天處埋成千上萬貨櫃,以為可以蒙混過關,因為量大,若能一次過到關,便有利可圖。

除了企圖用貨物掩飾混過海關抽查,毒販也利用快艇接應海上的毒品,分批送上岸。今年4月2日至3日,警方破獲歷來最大宗可卡因案,檢獲706公斤、市值9.35億元的可卡因。在火炭坳背灣街一工業大廈及沙田一住宅單位,檢獲數量龐大可卡因,發現一批裝載毒品的防水袋及尼龍袋,相信販毒集團從南美國家,將毒品用遠洋貨船運送至本港附近的水域,毒販再轉用走私快艇將毒品分批偷運入境,送上岸後分散儲存。 ●香港文匯報記者 蕭景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