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子超建議研究是否對獲豁免檢疫的高危群組加密檢測。圖為機組人員。 資料圖片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香港特區政府日前宣布由下周五(12日)起取消大部分抵港後豁免隔離類別,僅保留維持香港社會運作及生活所需的跨境司機、貨船船員、機組人員等五個類別,而外國領館及機構人員抵港後須於指定檢疫酒店隔離,總領事等較高職級駐港代表則須家居隔離。呼吸系統專科醫生梁子超昨日表示,特區政府要研究是否對獲豁免檢疫的高危群組加密做檢測。香港大學感染及傳染病中心總監何栢良亦贊成收緊措施。

梁子超昨日接受媒體訪問時指出,香港仍有輸入新冠病毒的風險,若有變種病毒傳入社區就可能造成爆發,故贊成特區政府大幅取消抵港豁免檢疫組別,並建議特區政府研究是否對仍獲豁免檢疫的高危群組加密檢測,「豁免即使是有必須,也要在安全環境下進行豁免,餘下的五組(獲豁免檢疫類別),(政府)要研究如何進一步穩固感染控制,進一步觀察哪些人是否需要加密檢測。」

他又建議,如果將來與內地恢復正常通關,應該分隔來自低風險和高風險地區的飛機和機組人員,避免有交叉感染風險。

總領事居家檢疫「做好啲」

何栢良昨日接受電台訪問時亦贊成收緊措施,指豁免檢疫在防疫上是漏洞,貨船來港前或經其他爆發疫情地區上落貨,有可能與當地人士接觸,貨輪船員等屬豁免類別,抵港後與岸上人士接觸就有傳播風險。

至於跨境司機獲豁免強制檢疫,何栢良認為,內地疫情幾近「零風險」,風險大致與香港差不多,故不用太擔心內地向香港輸出個案。

他認為,容許總領事等較高職級的駐港代表可居家檢疫,政府在「處理上可睇下點做好啲」,例如家居檢疫的領事應減少與其他人接觸,避免發病時傳染同住家人和整棟大廈居民,又直言特區政府一直在豁免檢疫人士的檢測工作上透明度不足,有需要改善,建議明確說明相關人士檢測方法,以及增加檢測次數等。

高低風險劃分未與時俱進

針對本港目前將海外地區重新劃分為高、中、低三個風險組別,按風險程度實施登機、檢疫及檢測要求,何栢良在另一電台節目中表示,風險組別已超過兩個月未有更新,例如列作中風險的新加坡,確診宗數比視為高風險的英國還多,但仍然未有提高新加坡級別。

他又說,新西蘭疫情比印度、阿聯酋嚴峻,但僅列為低風險,後兩者則列為高風險,做法違反了科學邏輯,建議特區政府應視乎當地發病率適時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