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予光(左)表示,課堂以外學習各式軟技能同樣重要。譚綺琳補充,提供軟性指標可供企業參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郭虹宇)為更有效記錄及支援學生透過不同課外活動培育包括創新、溝通、同理心、領導能力等軟技能(Soft skills),支援其全方位發展,香港都會大學昨日宣布將由本學年下學期開始,於商學院一年級引入每名學生一部平板電腦隨身記錄其參與課外活動情況,及包括學習反思及教師反饋,列明從中應用到的各種「軟技能」,有關內容未來更會成為都大學生於原有學業分數以外的另一張「成績表」,期望在求職時讓僱主更清楚學生多元能力,預計2026年畢業生將會落實採用。

派板腦記錄學生課外活動

都會大學副校長(學生事務及支援)郭予光昨日表示,對當今學生來說,大學四年課堂知識未必足夠應付未來長遠需要,課堂以外學習各式軟技能同樣重要,為此校方計劃於下學期起,向每名同學派發一部平板電腦,並安裝由校方開發的應用程式。學生在參與各種課外的活動後,需要填寫反思,內容包括在活動中學習到什麼「軟技能」等,再提交予老師或學生事務處職員撰寫反饋。計劃將先於商學院一年級試行,再於下學年擴展至全校一二年級學生。

在推行該計劃後,都大學生畢業時除學業成績表外,亦會取得一份輔助學習活動成績表,記錄其參與的活動、學到的軟技能等。郭予光表示,此舉方便學生搵工時提供予僱主參考,同時改變部分學生只學習考試做功課「死讀書」的大學生活模式,而參與活動的記錄未來亦會納入畢業要求,預計2026年畢業生會是首批持新成績表的學生。

不規範時數免「為跑數而做」

但他強調,不希望以時數計算的方式規範學生參與活動,最後變為「為跑數而做」,現時校方正在探討計劃的計分機制,會注重學生反思的部分,期望學生可以按自己需要揀選活動,達至全面發展。

都大學生事務長譚綺琳補充,留意到不少同學在學業成績外表現卓越,具豐富技能、活力,疫情下去年畢業生就業率仍超過七成,校方期望透過該計劃,提供軟性指標可供企業參考,為學生就業提供相應支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