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浩(左)及畢業生李佳鎮(右)研究發現,應用科技進行的快速檢測方法,可以縮短近半評估褐根病的時間。 VTC供圖
●褐根病可破壞樹木根部、腐蝕樹身,造成安全風險。 VTC供圖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高鈺)在天氣炎熱的地方,褐根病是樹木常見疾病,其致病性強、傳染速度快,被稱為「樹木癌症」,現時沒有直接而有效的根治方法,受感染的樹木可在短時間內急速凋萎而倒塌,帶來安全隱患。為加快識別病樹,香港高等教育科技學院(THEi高科院)有師生積極研究不同快速檢測方法,從而選取及優化更有效率的檢測方案,以縮短近半的評估時間,有助未來針對樹木疾病的防控管理。

THEi高科院環境及設計學院副教授張浩解釋,褐根病由有害木層孔菌引致,「中招」樹木無法正常吸收水分及養料,會於短時間枯死外,周遭的樹木也很容易被傳染。此病可透過根部接觸、泥土、孢子傳播等散播,而且菌絲於泥土的存活時間可長達十年,難以徹底根除。

傳統檢測方法需耗時四周

傳統檢測褐根病的方式,除目視評估外,也可將樹木樣本的菌絲分離純化,再以「聚合酶連鎖反應」擴增目標菌種核酸分子,其準確度高,但要耗時四星期。路政署早前委託THEi高科院研究快速檢測方法,張浩的團隊分別利用菌絲分離純化、專一性引子核酸定序、內部轉錄間隔區核酸定序和恒溫環狀擴增法(LAMP)四個方法檢測褐根病,並分析箇中優劣。

結果初步顯示,LAMP的技術門檻較低,由具備分子生物知識的實驗人員,將樹根或菌絲樣本加工,抽取帶核酸分子的液體放入指定容器及試劑,若試劑呈現熒光顏色,代表有褐根病病菌,準確率可達85%以上,每次檢測平均只需四五天。張浩指,上述研究採用新科技得出初步結果,並為本地樹木褐根病的快速測試作了全新嘗試,希望未來能提升準確度,優化檢測程序,把握防治褐根病的先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