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起春秋時期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青銅。當我們走進博物館,就會發現商周時期的傳世文物不多,除了玉器之外,最多的就是青銅器,而歷史學家也透過辨認青銅器上的文字,重新了解當時的歷史。這些被稱為金文或鐘鼎文的文字,全靠刻於青銅器之上,所以才能保留下來,但大家有沒有想過,為什麼當時的人會用青銅來鑄造器物,這些青銅又從何而來呢?今期就跟大家一起了解青銅的歷史。

早在商朝時期,中國人已會用青銅來鑄造器具,而根據科學家為這些文物所做的研究,這些青銅器產自長江下游。問題這就來了,商朝勢力主要在黃河中游一帶,他們是怎樣取得青銅呢?翻查史書,我們沒找到「銅」這個字,反而「金」就有不少,歷史學家認為,當時的「金」是指青銅,而不是我們現在所知道的黃金,而商朝就是透過與江南地區部族貿易,把青銅引入中原。

周王親征 死於漢水

到了周朝,周王室對於青銅的需求更大了,所以就動了出兵攻打江南的野心。歷史書中有一段記載,講述西周的周昭王三次出兵攻打江南,領軍渡過漢水,但在第三次攻打荊楚時死於當地,也就是今日的湖北一帶。當時跟隨周昭王南征的其中一位大臣留下了一個青銅器,上面記載着他在這一場仗中「俘金」,即是獲得了重要的銅,班師回朝後他把這些銅鑄造成鼎獻給周王室,歷史學家根據這一個線索,推斷當時周朝是與佔據銅礦的民族開戰,從而取得需要的金屬資源。

不過,周昭王死於漢水之後,周朝王公大臣就不想再親自出征,畢竟當時周朝是以馬車為作戰主力,但荊楚江南一帶全都是河流湖泊,馬車根本無用武之地,所以就把任務交給受封於當地的一支小部落。這支部落居於丹陽,首領姓羋,在周成王時被封為子楚,「子」是爵位,在周朝封建制度中屬於較小的諸侯,而「楚」就是國號,也就是我們所熟悉、日後的楚國。

分封楚國 掌握銅礦

接下任務後,楚國慢慢發展自己的勢力,逐漸掌握當地的銅礦。當時的銅有很多用途,因為鐵和鋼還沒出現,所以奢侈品如鼎就要用銅來鑄造,兵器也是青銅戈、青銅劍,可以說得青銅得天下,楚國也因此逐漸成長,從一個偏僻地區的小諸侯,變成日後的戰國七雄。

在擴張的過程中,楚國不斷把原來的採銅部族向東驅趕,最終把他們趕到吳越之地,也就是長江下游一帶,這些部族就是日後的吳、越兩國,也因此兩國與楚國可說是世仇,也是日後吳楚兩國大動干戈的原因,吳軍更在伍子胥的指揮下,一度攻入楚國首都,令楚國元氣大傷。

不過,這也是青銅時代的最後輝煌。隨着科技發展,人們開始掌握冶鐵術,青銅器的重要性也相應下降。在博物館中,我們會發現東周以後甚少青銅器出土,一方面是大家都在忙於打仗,根本沒人有空閒有錢財去鑄鼎,另一方面是鐵器開始普及,硬度更高的鐵取代了銅的地位,各國軍隊也相繼裝備鐵製兵器,青銅就這樣慢慢走進歷史。

■布安東(歷史系博士,興趣遊走於中西歷史文化及古典音樂。)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