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公報記者 龔學鳴)「時代精神耀香江之大國建造」主題展目前在會展中心舉行,作為展覽主辦方之一的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今日(26日)邀請媒體參觀將軍澳海水化淡廠,就施工技術、理念等進行介紹。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介紹將軍澳海水化淡一期工程項目情況。(大公報記者梁堅攝)

將軍澳海水化淡廠位於將軍澳137區,是水務署史上以「設計、建造、運營」(DBO)一體化模式承建的最大民生工程,同時也是水務署全面水資源管理策略中提升食水供應應變能力最重要的工程。一期工程主要包括,設計與建造逆滲透海水處理組建、海底入水管道及排水管道、逆滲透大樓等十幾座樓宇及機電設備工程。整個工程預計在2023年完成,屆時將是香港首個投入運營的海水化淡廠,日產淡水13.5萬平方米,佔香港每日淡水需求總量的5%。

海水化淡廠將採用全球先進的「逆滲透法」將海水淡化。(大公報記者梁堅攝)

中國建築國際集團助理總裁張明表示,早在1982年,中建就承建了東江水木湖至大欖湧輸水管線工程,為香港提供了約60%的生活用水。其後40年,還先後承建了昂船洲污水處理廠、望後石污水處理廠及大埔濾水廠等十餘項水務工程。在海水化淡廠的建設過程中,他們吸取了過去在工程、管理多等方面的經驗,希望在項目完成後,將相關技術及經驗推廣到大灣區及「一帶一路」相關項目中。

項目負責人張保平向記者介紹,海水化淡廠將採用全球先進的「逆滲透法」將海水淡化。它的原理是通過在鹽水側施加大於滲透壓的壓力,使鹽水中的水分子通過半透膜,流向清水一側。而該工程海底排水管內有多個排鹽水口,且均垂直於洋流方向,濃鹽水可很快隨洋流稀釋排走。同時,經排水口排出的鹽水濃度仍低於某些天然水域,相信對海洋生物不構成嚴重威脅。

張保平表示,在海水化淡廠的建設過程中,他們採用了「組裝合成」建築法,將建築所需組件在廠房內完成,隨後再運送至工地並裝嵌成為建築物。由於機械化生產效率高、品質好,這種建築方法在保障工期的同時,亦能減少工地現場工人的數量。此外,在工地現場運用混凝土作業的耗能高,且浪費材料,而廠房預製組件所用的機器和模板都可以循環利用,因此使用這一建築法還具有環保的優點。

為了踐行可持續發展的理念,在海水化淡廠的建造過程中,承建方還採用了多種方法實現綠色建造。張保平透露,目前辦公樓屋頂使用的太陽能板,待海水化淡廠建成後,還將安裝在落成建築的屋頂繼續使用;工地中鋪設的混凝土路面,也將在項目完成後運往其他工地繼續使用。

值得一提的是,建造工地辦公樓所需的預製件,以及建設海水淡化廠進、排水管所需的盾構組件,均是由內地廠房生產完成後再運到香港;工地上的混凝土運輸車、塔吊等設備也都是內地品牌,而參與項目的成員則由來自內地或香港的人員組成。張保平笑言,「我們這項工程真正做到了兩地大融合。」

責任編輯: 于丁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