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名殘疾運動員的家人獲頒發「運動員的最強後盾」獎。
●陳浩源(左)與他的「神奇媽媽」。
●陳浩源(左)與他的「神奇媽媽」。
●張家棟(中)與爸爸媽媽。

克服重重難關 勇攀高峰為港爭光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黎永淦)在香港當運動員不是易事,作為殘疾運動員就更是難上加難。為了支持一班殘疾健兒,以及向他們的「最強後盾」致敬,屈臣氏昨日舉行頒獎禮簡報會,向輪椅羽毛球東奧銅牌得主陳浩源、2008年北京殘奧硬地滾球金牌得主郭海瑩、2019年硬地滾球學校聯賽冠軍張家棟及他們的家人,頒發「運動員的最強後盾」獎座。屈臣氏並捐贈港幣20萬元,支援殘疾運動員的地區發展。

幾位得獎者在昨日頒獎禮上分享人生歷程點滴。東奧受訪時談起媽媽一度落淚的陳浩源,再次說起自己在意外截肢之後,如何在母親的鼓勵中重新站起來。他指當時母親的一句話猶如當頭棒喝:「個天留返條命畀你,係想你企返起身,唔想你放棄自己,要珍惜上天畀你嘅機會。」就是媽媽的大智慧讓陳浩源重踏人生路,甚至在媽媽的鼓勵下重新投入羽毛球運動,最終成為香港首位輪椅羽毛球運動員並屢次為港爭光。

陳媽媽:他是我的毅力小子

殘奧備戰期間,陳媽媽不幸患癌,陳浩源對於未能陪伴母親感到慚愧。陳媽媽卻仍然給予浩源無限支持及鼓勵。陳浩源更大讚母親是他的神奇媽媽,不過陳媽媽回應說:「其實他才是我的毅力小子。」

2008北京殘奧硬地滾球 BC2 級個人賽金牌得主郭海瑩,在約10 個月大已被確診為大腦痙攣,父母多年來一直為她奔波。當她長大成為硬地滾球運動員後,郭海瑩爸爸和媽媽更由不熟悉硬地滾球的初哥,變成專業教練及裁判。3人分享早期爸爸兼任教練時的點滴,郭海瑩直言,當初爸爸以教練身份直斥其不足時,曾令她淚灑當場。其後父女適應了角色轉換,令到海瑩的球技更上一層樓。郭海瑩媽媽感恩愛女的經歷令她走進了傷健的世界,郭爸爸則鼓勵所有傷健人士的家庭走出社區:「每個人都有潛能,都有機會去發展自己。」

郭海瑩 張家棟父母不離不棄

2019 香港硬地滾球學校聯賽冠軍張家棟,是26周出生的早產嬰兒。由於腦部受損,他天生已患有大腦麻痹,對肌肉控制及協調有困難,事無大小都需要父母悉心照顧。張家棟表示,爸爸不只是生活上的最強,賽場上爸爸亦是他最有默契的助手。由於投球時有可能導致輪椅翻側, 爸爸每次都會負責操控輪椅,讓愛兒能順利投球。賽場背後,家棟亦努力平衡學業和訓練,由於張家棟不能書寫,因此一直都是由爸爸媽媽代筆寫字,媽媽更為他學習代筆的規條,協助他完成學業。

視「大師兄」梁育榮為偶像的張家棟,感激父母不離不棄:「很幸福生於一個美好家庭,每次練習完都會與爸爸檢討。比賽發揮不好時,他們都會正面支持我,無論學業還是運動,都不斷鼓勵我,讓我能繼續堅持。」 張爸爸亦很感動:「作為父母都想給予子女最好環境條件,無論子女是否傷健,都盡可能讓他們行所想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