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點半才放學,不用趕着去接了」; 「雙減後的周末,打球看書好生和諧」;「突然周末不補課了,有點不知道幹嘛」…… 這學期開學,父母們的朋友圈看到很多這樣的內容。「雙減」,減輕了學生們過重的作業負擔,以及校外培訓負擔。簡單說,孩子們特別是低年級的孩子們回家不用做作業到深夜了,周末不用上午下午都在補習功課了,最開心的應該就數孩子了。

不過,學校老師以及教育專家提醒,「雙減」不等於減學習,孩子們的學習不能放鬆,有一些學科是螺旋式的知識結構,如果一下放了學習,將來要補起來就不容易了。孩子們和家長們,要轉變學習的方式方法,加強閱讀,多從生活中吸取知識和智慧,增長見識,靈活運用,才能使「雙減」,減下來的是負擔,而不是學習質量。

一位從事多年校外教師的老師告訴記者,「孩子們減少一點負擔是好事,但更重要的是,盡快找到適應的方法,保持自己應有的學習水平。」

方法要改變 學得開心

事實上,也有的家長選擇給孩子在周中的晚上繼續到培訓機構上課,只是學習重點不再是教本內容。「上課的內容也變了,不再像以前有一些提前學習的知識點,一些超綱的內容,而是加強了閱讀、思維、運用」,小魯媽媽說,這樣也挺好的。孩子一直在上課,而且學得也挺開心,所以他們沒有放棄繼續學習,只是孩子每周有一天晚上上課就會有點辛苦。●香港文匯報記者

譚旻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