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文森)廉政公署指出,保險業常見投訴之一是保險索償詐騙,署方於上月搗破一集團式的危疾保險虛假索償,涉及2,600萬元危疾保險賠償,有兩間本地醫院、3間本地醫療機構及兩間內地醫院牽涉在內。

此案發生於2017年至2020年期間,涉及4份保單,騙取一間保險公司共2,600萬元危疾保險賠償,最高賠償額的一份保單為900萬元。涉案的詐騙集團有4名核心成員,包括一名前保險代理、一名保單持有人、一名中介人及一名癌症病患者。保險代理先替保單持有人購買一份高賠償額的危疾保險,每年保費約28萬元,其後透過中介人安排與保單持有人外貌、年紀等相似的癌症病患者手持保單持有人的身份證明文件到醫療中心或醫院進行身體檢查,抽取其樣本化驗,以獲取患淋巴癌證明,詐騙有關保險公司。該份保單持有人最後獲得約900萬元的賠償,保險代理從中收取約200萬元的賄款,而該保單持有人、中介人及癌症病患者亦分別獲得數萬元至數百萬元不等的酬勞。

廉署調查亦發現,該保險代理亦以類似的手法,替自己及其他集團成員在香港購買一份或多份高賠償額的危疾保險,每年保費由8萬元至12萬元不等,再安排內地癌症病患者到內地醫院或醫療機構進行身體檢查,以獲取患鼻咽癌及乳癌證明,詐騙香港有關保險公司。相關保單持有人其後獲得合共逾千萬元的賠償,該保險代理從中收取約250萬元的賄款。

廉署呼籲,市民如遇到不法之徒邀請參與上述的貪污詐騙行為,應立即拒絕,並向廉署舉報。廉署亦提醒醫療機構及化驗所的人員,在病人應診及進行身體檢查前,應格外小心確認病人身份,特別是有關檢查是用作向保險索償的個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