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據媒體報道稱,有着天然人力資源優勢的越南勞動群體,近期因為疫情爆發,寧可餓肚子也不願意在人多聚集的工廠裏打工。今年以來,越南有9萬多家企業由於頂不住停工停產造成的經濟壓力而破產,越南經濟迎來了35年最差。

今年三季度,內地GDP同比增長4.9%,越南GDP相比大幅下跌6.17%,如果不是因為疫情防控不當而導致人心惶惶,越南的製造業大概率不會出現當前的窘境。

事實上,資本永遠是逐利的,在無法選擇最低成本的時候,資本家會退而求其次,綜合考慮選擇成本相對較低的國家市場。可以想像,因為擔憂其他東南亞國家也會像越南疫情防控不當而出現停產危機,因此訂單的改變、工廠的遷移自然不會遷往防控不當的國家和地區,除非他們像美國那樣根本不把病毒當一回事。

內地嚴控疫情增企業信心

各大企業家們都能夠看到內地最為詳實的相關疫情防控數據,這也是為什麼會有企業將訂單從越南改向中國的原因。對他們而言,中國在許多方面依然具有不可替代性。

換句話來說,把工廠遷移至中國,也是中國再度扮演了「救火隊長」的角色。要知道,當今全球防疫最嚴格的國家就是中國,工廠、生產線遷移雖然存在一定的難度,但是歐美企業此時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更加願意進入中國,這裏面或有兩個重要的原因:一是高度認可中國在疫情防控方面作出的貢獻,對中國非常具有信心,二是說明除了中國外,沒有哪個國家的工廠和生產線是不可替代的。

越南製造業處「三來」階段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當前流入越南的產業主要集中在供應鏈需求低、科技含量低、人力成本高等環節,而非整個全部的供應鏈環節。與此同時,我也觀察到,越南製造業目前主要以「來料加工」「來件裝配」「來樣加工」為主,這也意味着越南的製造業相對低端,所以至少現階段,越南還無法取代中國的市場地位。

此外,從國家建設發展情況來看,越南的科學技術水平和基礎設施建設還比較落後,科學技術水平在一定程度上和企業生產效率相關,同時這也決定了越南現階段的工作仍舊主要集中在組裝,基礎設施建設尤其是物流、港口運輸等方面。

與此同時,由於基礎條件限制,越南能夠從事基礎勞動即勞動密集型產業的人數也很有限,能夠引入和產出的總量也難以與中國相提並論。

華企仍需加大技術創新力度

儘管中國綜合國力、科研水平不斷提升,許多表現突出的企業甚至還在國際上樹立起了行業權威,但我們在供應鏈上游的競爭中話語權還是不夠多,這也給了個別國家或者企業對我們「下絆子」的機會。未來亟需加以改變、加大技術創新力度等,例如中國的「世界工廠」市場地位需要以高精尖的技術作為支撐,包括增強中國自主研發能力,提高零部件的精密程度、科技含量等,但是實現這些則需要許許多多相關領域的科研工作者一起努力,付出大量的精力、汗水和聰明智慧。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床頭經濟學》。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