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ederick希望建築設計可讓使用者自由發揮空間的用途。 主辦方供圖
●Frederick設計的土瓜灣十三街重建模型中,用天橋連接十三條街。

走進路段三的十三街,七彩的唐樓群讓人駐足欣賞。隨着屯馬綫開通,九龍城區的另一熱話必然為重建問題,雖然政府至今仍未落實規劃重建,但不少居民認為重建之日指日可待,當中,土瓜灣十三街是其中一處重建討論度高的地方。珠海學院建築學系碩士畢業生呂源偉(Frederick)早前以「土瓜灣十三街改建中的文化承傳」為題,設計出十三街重建構想圖。

Frederick在英國回港後曾居住在土瓜灣十三街,當區獨特的文化及風土人情令他印象深刻,因此其畢業論文以十三街為題材,研究如何以自我衍生的建築理論,在重建過程中既保留原來的面貌,又能平衡發展。Frederick表示,期望重建十三街時可保留當區的人情味和風土面貌,因此在是次設計中有不少新元素,例如在天台加建平台或公共區域。

Frederick的十三街重建構想模型早前亦於牛棚藝術村的步行徑階段展中展出,構想模型的特色之處是當中有走廊和天橋橫向打通及連接十三條街,展覽主辦方「躍變·龍城」項目經理鄭詠恩說:「設計師期望十三街居民之間的連繫可更深入,因此設計師便在每條街上添加一道橋,從而連貫着不同街道,緊扣居民的關係,在互動起來時更加方便。」

一般的城市更新計劃大多都是政府把舊區清拆,再換入新元素,惟Frederick認為這樣對十三街的重建未必是最理想的辦法,「因為本身當區原有的文化亦會隨之消失,我希望可利用其他方法作重建設計,重點是設計一個由居民決定如何運用、自然有機衍生用途的空間,我希望建築設計可以有不同大小、高度的空間,讓使用者自由發揮空間的用途。」Frederick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