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周為大家介紹了口才的基本要求︰「清」、「簡」、「重」,這周為大家進一步介紹這三點的練習方法。

首先是「清晰」方面,我們要盡量做到一字一音都可以聽清楚。很多同學都會遇到「懶音」的問題,「懶音」具體是什麼,坊間有很多知識資源,大家可以去了解下,在此不贅;關鍵是大家如何糾正多年來的說話習慣。我在教學經驗上發現很多同學都有一個共通問題,就是說話時的「嘴型」不完整。

發音的不同,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嘴型的不同而有變化。舉一個簡單例子,有些字是要合上口的(如「合」字),這時如果你的嘴沒有合緊,發音就不準確、不清晰;相反有些字的音是要張開口的(如「開」字),這時如果你的嘴仍是合起來,沒有打開,發音就不準確、不清晰。

差異不外乎口鼻舌

理解了這個差異後,大家就可以進一步理解發音的差異不外乎口型、鼻音、舌頭位置幾個主要類別,我們在說話練習時,就可以特別留意自己的嘴巴有沒有配合要發音的字,作出變化。很多時候,同學就是因為太「懶」,嘴部變化沒有做足,於是有「懶音」的出現。

如要糾正,建議大家做說話練習時,不妨把口部動作做得誇張一點,先有意識地把「懶」的習慣改變過來。

練習口才,除了注意口部外,還有一個部位可以發揮重要的作用,就是我們的耳朵。在練習時,我們可以錄音輔助,審視自己說話是否幾乎「每一粒字」都能聽清楚。

此外,還有一個小訣竅,就是自己在說話時,一邊說一邊有意識地用耳朵聆聽,這樣可以及時發現自己是否說得不清晰,作出調整。這個方法如果練得純熟,甚至可以在正式場合使用(如辯論比賽),增加自己說話的掌控力。

用最簡單方式表達

上述的都是有關「清晰」的練習,說得比較詳細,因為「清」是三點中的基礎,如基礎做不好,之後兩點也不會做得好。第二點「簡」是簡潔,是指辯論時節奏明快,要讓別人用最小的力氣理解你的話。就此,我們要學會把話說得簡單直接。

怎樣才算簡單?有一個基本準則︰如果一個意思能夠用十個字表達,就不要說第十一個字。我們平時練習時(一般配合寫稿練習),要有意識地想想是否可以用更簡單的方式表達同樣的意思,假以時日就可以建立起「簡」的意識。

提醒觀眾留意重點

最後一點是「重」,強調重點。這是進階一點的要求,用語氣、節奏變化(甚至停頓)、手勢提醒觀眾哪些內容是重點,讓他們特別留意、加深印象。這方面的練習要用上完整的演講練習,建議大家先以「演講」為平台,多參加公開演講(或者在班上口頭匯報的機會)。

「口才」能力一定要透過多說,才可以改善。去到這裏,我們除了練習口才,還要練習台風、培養自信心,這又是另一個題目,我們日後再談。

●任遠 (現職公共政策顧問,曾任職中學、小學辯論教練,電郵︰yydebate@gmail.com)

逢星期三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