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扮僑民宣傳仇共 經香港東京發放假資訊
1965年至1966年間,印尼發生震驚全球的反共排華事件,印尼軍方以鎮壓印尼共產黨(印尼共)政變為由發動軍事政變奪權,隨後展開針對印尼共成員、左翼人士以至華人的大規模屠殺,造成至少50萬人遇害。英國外交部最新解密文件揭露,英國情報機構及冷戰宣傳部門的特工,原來在這宗事件中扮演了關鍵角色,包括利用「黑色宣傳」煽動印尼陸軍將領在內的反共分子要「切除共產主義毒瘤」,更呼籲「消滅印尼共及所有共產主義組織」,導致大屠殺愈演愈烈。 ●香港文匯報記者 林文佑
二戰結束後,全球獨立運動風起雲湧。難以維持在東南亞地區殖民統治的英國,開始嘗試將馬來西亞建成獨立國家,印尼開國總統蘇加諾則直指此舉干預東南亞地區事務。1963年大馬獨立後,印尼及大馬雙方展開持續3年的「印馬對抗」,英國亦不斷向大馬投入軍力和情報資源加以應對。
憂印尼共掌權 建秘密宣傳機構
在這場未有升級為戰爭的衝突中,英國將目光投向了正在崛起的印尼共。彼時全球深陷冷戰,印尼共是所有非社會主義國家中規模最大的共產黨,而且支持蘇加諾。英美擔憂印尼共一旦掌權,將對西方陣營造成巨大威脅,英國於是為此計劃策動宣傳戰,利用印尼軍方和反共人士推翻蘇加諾政權,目的是將印尼共徹底扼殺。
在英國策劃下,外交部秘密冷戰宣傳部門「資訊研究部」(IRD)於1965年初,在新加坡建立名為「東南亞監督組」(SEAMU)的秘密宣傳機構,由宣傳戰專家艾德溫(Ed Wynne)領導。該機構偽裝成在新加坡的「印尼愛國僑民」,利用印尼語對印尼境內發布宣傳材料,目標鎖定在「政府機關、軍隊和公務員系統中盡可能多的對象」。
宣傳戰頂峰 爆發930事件
為隱藏訊息來源,SEAMU還通過香港、東京、馬尼拉等亞洲城市向印尼發送宣傳材料。僅僅1年內,就有多達2.8萬份名為「事實2」的宣傳冊子在印尼印發,印尼防長、軍隊將領、印尼各大右翼媒體,甚至總統蘇加諾本人都有收到。英國政府還資助一個廣播電台,從馬來西亞向印尼播放節目。這些由SEAMU精心炮製的宣傳材料極具針對性,主要目的是破壞蘇加諾的統治,並煽動反共分子採取行動推翻蘇加諾。
英國的宣傳行動在1965年9月達到頂峰,1965年9月30日印尼發生「930事件」,蘇加諾親信、總統衛隊營長翁東率兵綁架並殺害了7名右翼軍方將領,陸軍戰略後備部隊司令蘇哈托其後以「平叛」為由,出兵奪取政權,架空並軟禁蘇加諾。英國將事件視為完全消滅印尼共的絕佳機會,於是全力開啟「黑色宣傳」機器,煽動印尼全國對印尼共趕盡殺絕。
讚屠殺「傑出」 呼籲徹底毀滅
英國在宣傳材料中,聲稱「我們不支持使用暴力」,只是「需要將共產毒瘤從印尼的身體中剷除」,並讚揚印尼軍警「做了傑出工作」。宣傳材料還將印尼共比作是希特勒或成吉思汗,堅稱「軍方開啟的工作必須繼續並增強」,又指印尼共是「受傷的蛇」,「在其恢復元氣前,現在正是時候將其斬殺」。英國還聲稱「只要(印尼)共產黨領導人仍『逍遙法外』,並且他們的從屬人員沒有受到懲罰,印尼就將繼續處於危險之中」,「拖延和三心兩意的措施只會導致……我們最終的徹底毀滅」。
在英國影響下,印尼民眾對印尼共和蘇加諾政權的反對情緒與日俱增,最終演變成針對印尼共成員、左翼人士,甚至是華人的大屠殺,在英國情報機構眼中,事態正是「向着所需方向發展」。1965年秋,時任英國駐印尼大使吉利克里斯特在軍方支持下,向新加坡派出「政治戰協調員」雷德韋(Norman Reddaway),要求他「盡其所能,不惜採取任何措施讓蘇加諾下台。」
隨心控制他國 英官自詡:前所未有盛事
雷德韋將新聞機構視作最理想的宣傳接收對象,在他指揮下,SEAMU不斷向英國廣播公司(BBC)全球廣播電台及駐印尼電台等媒體傳遞訊息,再經加工灌輸給印尼民眾。「930」事件前後,英國宣傳機構藏身新加坡,完整掌握着印尼所有時事動向,雷德韋更得意向吉利克里斯特宣稱,「歷史上從未有過這般盛況:一國大使可以藏身幕後,隨心所欲地向所在國家的國民發表講話。」
英國的宣傳攻勢中,還夾雜眾多難以迅速辨識的謊言。1965年11月,親軍方報刊《雅加達每日郵報》便宣稱政變期間,約100名印尼共婦女組織Gerwani成員在擊斃一名軍官前,曾用刀刃刺穿他的下體。蘇加諾時期的印尼外長蘇班德里約,則被形容為建造「酷刑室」為印尼共處置囚犯的幕後黑手。在英國的選擇性報道下,所謂印尼共「暴行」屢屢曝光,然而印尼軍方持續數月的大屠殺,卻在報道中銷聲匿跡,直至1966年初才逐漸為世人所知。
專家:建在無辜者的不齒行徑
1966年3月11日,蘇加諾被迫向蘇哈托移交政權,持續近半年的大屠殺始告終。雷德韋將事件全數歸咎於軍方和穆斯林,從未對一手促成的大屠殺有任何悔意。艾德溫事後更形容「我們的敵人都被摧毀殆盡」,將這一結果視作「巨大成功」。
英國伯明翰大學英國外交政策專家盧卡斯指出,英國蓄意發動的宣傳戰,正是與其聲稱的價值觀背道而馳的不齒行徑,「這些解密文件說明,英國如此信任宣傳戰的重要作用,甚至因此產生可憑一己之力左右全球大局的錯覺,哪怕是建立在無數無辜者因此受害的基礎之上。」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