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經濟學家宋清輝

近幾年流行起來的ESG報告,成為A股上市公司的又一披露重點。所謂ESG報告,即環境、社會與公司治理報告,也被稱為「社會責任報告」。許多ESG報告都會提到,公司在節能減排中做了哪些貢獻,通過無紙化辦公降低了多少耗材、通過捐贈資助了多少貧困學子、響應精準扶貧參與了多少項目等,簡而言之就是「我們做了哪些好事」。

ESG報告有多重要?如果一家企業頻繁使用大量能耗、頻繁消耗大量不可再生資源、後期需要更多投入才能有效治理,財務表格只會列出一串數字並標註為企業成本,掩蓋企業高污染的本質;ESG報告環境部分需要企業列明在生產經營過程中,對環境造成的影響以及公司為環保作出的貢獻。若我們知曉一家企業不僅破壞環境,還無法治理,即便其公司財務數據艷麗,投資者也可能會避而遠之。

履行社會責任對企業經營有多大作用?如果宣傳對了,效果會非常好,例如今年,鴻星爾克向受特大暴雨災害災區捐出5,000萬元物資,同樣收穫大量忠誠粉絲,網店一度被買斷貨。若是一家企業大賺特賺,卻在一方有難之時遲遲不肯施以援手,就會被消費者拉入黑名單,政府部門也會因這些企業未盡社會責任而取消各種優惠及扶持。

綜上所述,相對定期財務報表提供冰冷數據,上市公司披露的ESG報告容易為投資者創造想像空間。

在財務報表上,投資者能知道公司曾經的現金狀況、曾經的盈利情況等曾經的數據,但是能否作為時下的考量依據則有着大大問號;在ESG報告上,投資者可以知曉企業是否觸碰社會關注的幾條紅線,從側面了解公司發展情況。

一般而言,企業規模越大、盈利能力越強,越是願意在環境保護、社會公益方面下大功夫。

因此,上市公司的財務報告和ESG報告相結合,可以讓投資者對上市公司有更深入的分析和了解。

並非必要定期披露ESG報告

但在當前存在上市公司跟風披露ESG報告、敷衍了事的現象。我發現個別上市公司ESG報告存在調用外部素材不嚴謹的情況,例如有境外上市公司在ESG報告中使用中國地圖介紹業務情況時,漏繪中國釣魚島、赤尾嶼、南海諸島等重要島嶼,這不是個小問題。因為根據使用中國地圖的相關法律法規要求,一定要「規範使用地圖、一點都不能錯」。

因此,監管部門需要對ESG報告做出規範要求。第一是要求依法依規,內容不得馬虎,第二是如實全面披露,披露內容要求全面、充分,第三是確定內容範圍,即設置披露的必備事宜和可報事宜,避免企業天馬行空、找不到要點。

落實公益項目提升知名度

事實上,並非所有上市公司都有必要定期披露ESG報告,畢竟不同行業、不同規模的上市公司有着不同的考核方式。內地國有企業、大規模企業將披露ESG報告作為一項重要工作無可厚非,前者本身就肩負社會責任,企業不斷發展離不開全社會的支持,因此極有必要定期披露社會關注的焦點問題;後者往往通過落實公益項目提升企業知名度,做過的事情的確有必要通過ESG報告告知投資者。

規模相對較小的中小企,以及盈利能力又不突出的企業,在改善環境、社會責任方面作不了什麼太大的貢獻,在公司治理方面也沒有值得長篇大論之處。若是將ESG報告太當一回事,強行自身披露ESG報告,反而會影響到自身穩健經營和發展,不如先老老實實把質量提上去、把效率升上去、把規模做上去,畢竟對這些企業來講,活下去、可持續發展才是硬道理。

作者為著名經濟學家,著有《床頭經濟學》。本欄逢周一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