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的秋天,神舟七號任務發射。我作為首家現場採訪的香港平面媒體記者,來到酒泉衛星發射中心。也是在問天閣,見到了當年的神舟七號乘組指令長翟志剛。當年的他,留着又黑又短的寸頭,大戰在前毫不慌亂,不時冒出個帶着東北口音的「梗」來。13年後,還是在問天閣,翟志剛的鬢角染了霜,不變的是他招牌似的「梗」和無處不在的微表情,讓人看到就忍不住嘴角上揚。
中國漫步太空第一人難忘遇險
「神七」任務是中國首次太空出艙行走,翟志剛和同伴劉伯明、景海鵬曾經在任務中遇到過天大的困難,準備太空出艙時,艙門卻無法打開。翟志剛曾回憶說,他玩命在打開艙門,因為艙門如果打不開,人出不去,神舟七號的任務就完成不了。休息片刻後,劉伯明遞給翟志剛一根撬棍。最終,在兩人的不懈努力下,才艱難撬開了艙門。
驚險再次而至,軌道艙響起了火災報警。翟志剛記得,當時神舟七號儀表顯示,軌道艙火災。那一刻,劉伯明問翟志剛,是否繼續出艙?翟志剛的回覆很堅決也很堅定:「出!」
劉伯明回憶,當展示紅旗時,他們已經做好了犧牲的準備。那一刻,翟志剛和劉伯明已經做好了與景海鵬值守的返回艙分離的打算。讓戰友返回,自己直面危險。當時在艙內值守的景海鵬也非常堅定:「豁出去了,即使有火也豁出去。」幸運的是,最終經過排查,軌道艙的火警為誤報。
這可能是至今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披露過的最驚險時刻。在昨天的見面會上,翟志剛也談到了「神七」任務,他說,「我準備了10年,現在距上一次執行任務時間又過去了13年,13年不算短,與其說經歷了漫長的等待,不如說經歷了漫長的準備。到底是什麼一直在激勵着我呢?我想不外乎就是對飛行的熱愛,對職業的熱愛,對祖國航天事業的熱愛。13年後,我仍能執行飛行任務,就是因為我能靜下心來,腳踏實地地做好眼前的事,做好眼前的工作,做好眼前的訓練。」
再過幾十小時,翟志剛將再度打開神舟飛船的艙門,開啟他的第二次太空征戰。在神舟十三號長達半年的任務期中,他可能還會數度打開太空站核心艙的艙門,站在機械臂上,直觀初具雛形的雄偉的中國太空站,遙望美麗的地球。那一刻,翟志剛已準備了13年。
●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凝哲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