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曼玲
在全球新冠疫情陰霾未散、世界經濟持續低迷的當下,中國經濟何去何從,備受外界矚目。第130屆廣交會開幕式上,中國領導人一番擲地有聲的宣示,向世界傳遞出強大的「中國信心」,成為輿論關注的焦點。
習近平主席發來賀信、李克強總理親臨現場——特殊時期,在全球各地暫停或取消多個國際大型展會之時,中國不僅如期舉辦廣交會,且以高規格高標準辦展,為世界打開機會之門,本身就是中國疫情防控高水平和經濟強大韌性的有力證明,意義非凡,彌足珍貴。
在開幕式的主旨講話中,李克強總理並不迴避當前中國經濟面臨的一些困難,但他同時表示,中國政府有能力有信心解決這些問題,實現全年目標任務。這一鏗鏘有力的闡述背後,折射出中國經濟的底氣和實力。
回顧中國經濟發展的進程,不難發現,唱衰中國的雜音從未消停。然而,「看空」中國者卻總是被中國經濟的實際表現一再「打臉」。「十四五」規劃首個半年報顯示,在遭遇疫情衝擊的情況下,2021年上半年中國經濟依然同比增長12.7%,兩年平均增長5.3%,經濟發展呈現穩中加固、穩中向好態勢。不久前海關總署公布的數據更加表明,前三季度中國外貿進出口總值同比增長22.7%,外貿進出口已連續5個季度實現正增長。
「中國經濟是一片大海,而不是一個小池塘」。事實再次證明,中國經濟足以抵禦風浪,並將成為世界經濟的「壓艙石」和「穩定器」。實際上,廣交會上絡繹不絕、熱情高漲的外國採購商,就是在「用腳投票」,展示對中國市場的濃厚興趣和對中國經濟的堅定信心。
獨行快,眾行遠。率先取得經濟復甦的中國,從不吝嗇與世界分享發展機遇。習近平主席在賀信中就表示,中國願同世界各國攜起手來,秉持真正的多邊主義,推動建設高水平開放型世界經濟。這一誠意滿滿的闡述,充分凸顯大國責任擔當,表明了中國政府堅定不移擴大開放的信心與決心,釋放出未來中國將持續推動合作互利共贏的積極信號,給世界各國派發了一顆「定心丸」。
廣交世界,互利天下。未來幾天,來自全球的眾多商家將會聚珠江畔,共享中國貿易、產業和消費升級造就的新機遇。相信這一代表中國經濟「晴雨表」和「風向標」的貿易盛會,將為世界經濟復甦注入正能量和新動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