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大宗商品價格近一年來大幅上升,但在此前長達近10年的價格一直低迷,促使全球生產商購置主要資源的開支削減近一半,部分工業金屬庫存一度降至近20年來低位。如今在供應鏈受阻和全球需求升溫影響下,大宗商品價格節節攀升,但商界長期缺乏投資導致的資源短缺問題,料難以在短期內緩解。
資產管理公司施羅德投資的統計顯示,從2011年起的多年間,全球能源發展及礦業領域投資縮減約40%,許多生產商面對近期疫下經濟復甦時毫無準備,令木材、玉米以至電池金屬等原材料價格較疫情前翻倍。例如美國通常需時兩年才能建成一座木材廠,當地木材廠產能過去5年僅增加10%,自然難以滿足樓市不斷增長的需求。澳洲力拓集團在西非開發的錫芒杜鐵礦,則遲遲未有修建約640公里的運輸鐵路,導致鐵礦投資逾10年仍未有投產。
分析指出,新興領域相關原材料需求未來數年仍會攀升,若資本市場投資依然滯後,料會加劇相關領域面對需求變化的壓力。
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