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秀茂坪大聖廟至今香火鼎盛。 資料圖片

香港華洋雜處,中西文化交匯,有濃厚的多元色彩,從飲食、建築、節日等方面也可感受到,筆者今次會集中講述宗教文化,以中國傳統民間信仰作着眼點,也藉未能出外旅遊之際,與大家來一個小型的「香港特色廟宇遊」。

香港的廟宇種類眾多,特色處處,耳熟能詳的黃大仙廟、車公廟、文武廟等,相信一點也不陌生,亦不在這裏一一介紹了,稱得上「特色廟宇遊」,當然要有「特色之處」,它們未必置身在繁華鬧市中,亦有可能要瓹窿瓹罅才可找得到。筆者特選取了筲箕灣劉關張廟和秀茂坪大聖寶廟作介紹。

承接上一篇筆者的「演義不是史書 孔明奇兵不奇」,廟宇遊就從三國時代先開始,劉備、關羽及張飛是桃園結義三兄弟,相信大家也熟悉,第一章《宴桃園豪傑三結義 斬黃巾英雄首立功》已經為蜀漢的劉備作故事主軸,奠定了基礎。劉、關、張三人正因為《三國演義》而更為人所知,但原來事實上,南北朝及隋唐時期(即《三國演義》未面世),劉關張已經並稱。

奇妙的是劉關張三人中,地位同等,但關羽於民間的信仰地位日益高漲,到了明代,人們都尊稱他為關公、關聖帝君、武聖,從人變成神,自此關帝廟也遍布各地,單計香港也有七座,那麼劉備廟、張飛廟呢 ? 好像未曾聽過及見過,原來筲箕灣後山上有廟宇群落,齊集了劉、關、張三人的廟,其中劉備廟和張飛廟更是全港唯一。三座廟的負責人是鄭興先生,建廟原因是他弟弟年輕時得怪病,獲「神明指示」後,於1982年在關帝廟旁邊興建張飛廟,11年後再於張飛廟旁建成劉備廟。劉備廟面積雖最小,但位置最高,反映他在三人中「大哥」的身份,廟內的劉備像手持書本和扇,腳下有馬超、張飛、關羽、趙雲和黃忠「五虎將」的小像,廟門旁邊豎立了諸葛亮塑像,關帝廟前有關羽的坐騎赤兔馬雕像,裏面豎立了一排關刀,而張飛廟前則有一座逾千公斤重的巨型鋼鐵丈八蛇矛雕像,是張飛的專屬武器,廟前又有兩座「虎神」雕像。

這個後山山頭上,除了「三兄弟」的廟外,原來還有土地廟、福德廟及觀音廟,而且有廟宇自然就有賀誕日子,六間廟宇各有不同,筆者特別說一說農曆十二月十九日的張飛誕,醒獅隊會於筲箕灣譚公廟起步,經筲箕灣東大街及其他街道前往廟宇,抵達後逐一向各廟宇參拜,並在道堂經師帶領下在張飛廟前參拜誦經,彰顯出筲箕灣社區的民間宗教色彩。

齊天大聖孫悟空法力無邊,護送唐三藏到西天取經,這些在《西遊記》的故事,相信大家也耳熟能詳,香港以齊天大聖為主神的廟宇共有七間,分別是在柴灣、石排灣、牛池灣、石籬、錦田、藍地,以及本次介紹的秀茂坪大聖廟。秀茂坪大聖廟創建於1964年,信眾以汕尾的海陸豐人為主,追溯至上世紀六十年代初,大批新移民如鶴佬人和潮州人湧入香港,故當時政府在秀茂坪區內興建徙置大廈以作安置,因他們不懂廣州話,難融入本地社會,區內社團為團結鄉里,於是建立不少特色的廟宇,以滿足精神上需求。

廟的大聖像為猴相,法相莊嚴,神猴雙目精靈,鼻短且有寬大猴嘴,頭戴金剛箍圈,身穿袍服,手持金箍棒,栩栩如生。廟內另奉豬八戒、沙僧等神靈,每年農曆八月十六日,即中秋節翌日為猴王誕,是秀茂坪區的重大節日,重頭場面是「大聖降乩」,乩童會請猴王「上身」,在大批信眾面前表演爬刀梯、滾油洗面、赤腳走火炭,以展示「法力」。較可惜的是,現時秀茂坪大聖廟由於是臨時廟址,地方有限,與各廟被迫並列一起,賀誕只能將就及一切從簡,更取消了以往猴王誕進行的神打儀式。

大聖信仰早於宋朝已經在閩北及福州一帶出現,之前的古人祭祀猴子,可能只因附近有猴群居住,估計在《西遊記》熱潮下,才令猴王與齊天大聖的形象合一,演變為現時這個特別的信仰。

■梁延敬老師(香港歷史及文化教育協會主席,現職為中學中國歷史科科主任,曾協助出版社編寫不同的中史科教材。)

逢星期五見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