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文匯報訊 進入十月,香港讓人振奮的消息一個接一個。愛國真情流露,社會正氣上揚,新氣象給人新希望。很多市民說:「這才是香港該有的樣子」。人民日報微信公眾號13日發表題為 《今日之香港最該重溫這「三個相信」》的「人民銳評」指出,今天的香港,愛國愛港的價值觀不斷凝聚。由亂及治的香港如何實現由治及興,需要各界人士凝聚共識、增強信心,擔當作為。此時此刻,最應重溫四年多前,在慶祝香港回歸祖國二十周年時,引發大家強烈共鳴的幾句話:「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

「一國兩制」是最大優勢 改革開放是最大舞台

文章說,香港的家底,是一代又一代香港同胞打拚出來的。未來,還得靠大家繼續奮鬥。幸福是奮鬥出來的,而奮鬥需要舞台、需要機遇、需要時代給予的勢能。對香港來說,「一國兩制」是最大優勢,國家改革開放是最大舞台。香港明天更加美好,時間將會是最好的見證。

近兩年,一些人出於各種目的,炒作鼓動企業撤離香港,結果卻很難讓他們如願。今年以來香港本地生產總值、進出口貨值等均呈現增長勢頭,很多國際投行和金融機構一直在香港擴招職員。最新年度統計顯示,母公司在海外及內地的駐港公司數目達9,049家,香港的初創企業數目亦增至3,755家,兩個數字均創新高。從近期企業關注的新冠疫情防控看,在全世界範圍內,中國內地和香港的突出成效有目共睹,為企業發展創造了更穩定、更安全的環境,即使防控措施帶來一些不便,但相比於穩定、安全的環境,相比於更大發展機遇,這些都是短期的、暫時的、可以隨疫情好轉逐步緩解的。

文章進一步指出,對香港自身的信心,來自於對整個中國發展前景的信心。從「支持香港提升國際金融、航運、貿易中心和國際航空樞紐地位」,到「支持香港建設國際創新科技中心」,再到「加強內地與港澳各領域交流合作」,「十四五」規劃為香港發展擘畫了光明前景,拓展了廣闊空間,也一定能為本地業界和來香港的海外企業帶來無限商機。

相信自己,相信香港,相信國家,最終還要靠實幹。凡事都着眼大局,理性溝通,凝聚共識,才能逐步解決問題。香港是一個多元社會,對一些具體問題存在不同意見甚至重大分歧並不奇怪,但如果陷入「泛政治化」的漩渦,人為製造對立、對抗,那就不僅於事無補,而且會嚴重阻礙經濟社會發展。這些年,香港吃這個虧太多了,因為這個耽誤的時間太長了,特別是「修例風波」,讓香港走到了十分危險的境地。今日香港的新氣象,就在於扭轉改變了這種現象,為共識的形成,營造了更加寬鬆理性的氛圍,創造了更加健康有序的土壤。越來越多的人認同,只有在愛國愛港的旗幟下團結起來、和衷共濟,才能把香港這個共同家園建設好。